医院订阅哦!年12月1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收藏,马首铜像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同期开展。本次展览以马首回归为主线,分为圆明重光、万园之园、马首回归三个单元,展览面积平方米,共展出文物、照片等共约组件。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更多的展览内容,小编将带你一起去“云赏”其中的精美展品,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道光帝御笔“瀛海仙山”诗石刻。道光帝御笔“瀛海仙山”诗石刻 原刻石于年整修福海景区时出土,后一直存放于蓬岛瑶台东岸,此次是该刻石首次在公众展厅中展出。蓬岛瑶台一景原有乾隆、嘉庆、道光御笔刻石多幅(座),今仅残存道光“瀛海仙山”诗刻石一件。 道光帝御笔瀛海仙山诗如下: 仙瀛偶访步层峦,半月高台夏亦寒。 入望烟岚云外赏,凌虚楼阁画中看。 穿林窈窕青松磴,护岸周遭白石栏。 雨霁空明澄万象,畅观祗觉水天宽。 蓬岛瑶台蓬岛瑶台建于年(雍正三年)前后,时称蓬莱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岛瑶台。在福海中央作方丈、蓬莱、瀛洲大小三岛,岛上建筑为仙山楼阁之状。圆明园四十景图之蓬岛瑶台蓬岛瑶台中的大岛象征着“蓬莱”神山,在蓬岛瑶台大岛的西北和东南的小岛则象征着“方丈”和“瀛洲”另外两座神山,东南岛上还建有一座六方亭,岛上堆有大量山石,还有许多御刻石,这些石头中有部分至今还保留着。据《史记》载,秦始皇想长生不老,方士徐巿(巿音fu,今亦作徐福)上言称,东海中有三座神山,曰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于是秦始皇就派徐市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寻仙境、求仙药。蓬岛瑶台一景,正是仿照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的“一池三山”画意建造的。在清朝,一池三山的建造思路已被统治阶级所广泛接受。而蓬岛瑶台的建造正符合了皇帝对神仙和仙境的追求。据史料记载,在圆明园尚未被毁坏的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年间,这五代帝王都有留下描写该景区的诗句,这在圆明园,在整个清代皇家园林,甚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中都是不多见的。根据清朝的皇家密档记载,在薄雾于福海上升起的时候,蓬岛瑶台更是有如神话传说中的仙境一般虚无缥缈,更给这群宫殿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感觉。现代的学者通过研究与测量发现,福海的边长为米,而人的眼睛所能看到的极限距离是米,而蓬岛瑶台正好位于福海的正中央,与福海沿岸的距离都超过了米,也就是这一特殊的视觉现象,让沿岸的人无法观察到这座帝王宫殿,使得这处景点充满了魅力。福海在当时每年的端午节都会举行龙舟竞渡,皇帝与皇太后分别在望瀛洲和蓬岛瑶台观赏龙舟竞渡,乾隆十八年(公元年)乾隆皇帝曾特许葡萄牙使臣观看了竞渡。每年七月十五中元节福海还是放河灯的地方,蓬岛瑶台的码头就是皇帝放河灯的主要地点。西方人(王致诚)眼中的蓬岛瑶台 …………我在上面谈到,运河都汇合或注入各池塘和湖海中。其中确有一处较大的湖泊,半径为半法里,遂以“海”名之,系园内最佳景致。环海四周,疏密有致地分布着一处处宫殿或院落,它们被我上面提及的一条条河渠或一座座假山彼此分隔开来。 然而,真正的宝贝是一座小岛,或者说是一处陡峭的巨岩,它位于福海中央,高出水面约一丈许。岛上建有一座小巧别致的宫殿。那殿虽小,却有一百余间厅室。它有四个立面,精致美丽之程度,我根本无法形容。那里堪为观景绝佳去处。从岛上放眼四望,可见岸边疏密错落的重重宫阙,那延伸至岸边座座假山,那流入海中或从海中流出的条条河渠,那建在河渠入海口或出海口的座座桥梁,以及那装点桥梁的处处小亭或拱门。而这福海,景色美不胜收。其岸边更是变化万千,无一处与另一处相雷同。这里是方石砌就的整齐堤岸,与长廊、小径和道路相连;那里是岩石堆叠的嶙峋高崖,极尽人之想象之能事。要么是漂亮的高台,台上建有宫室,可由两侧拾级而上;而在高台的另一侧,更有楼台亭榭,层层叠叠,呈半圆形,渐次展开。又有一片花林竟艳,映入眼帘;稍远处,则有一荒僻树丛,像是只有人迹罕至的深山里方能见到的景致。有高大挺拔、堪作栋梁的乔木,有来自异国的树木;有的以灼灼繁花见长,有的以累累果实取胜。 在此海岸边,还可见到无数的竹笼或亭子,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里,养着各色品种的水禽。陆地上,也不时见到放养观展的动物,或是供射猎的小小园苑。 …………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时,因船只已经被烧毁,此景又位于福海中心无法到达而幸免。但十年后的同治九年,还是毁于意外失火。 蓬岛瑶台现状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如有您还想了解更多的展览信息,欢迎留言给我们~~~ 刘梦星 精彩推荐: 带你云赏 “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之古莲子 带你云赏 “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之《圆明园匠作则例》 带你云赏 “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之葫芦陶范 带你云赏 “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之乾隆帝御笔“规月桥”诗石刻拓片 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门票预约流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