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街区调研座谈会 第二场 6月11日下午,第二场国际化街区调研座谈会在深圳市福田区中心书城顺利召开。深圳市委外办、深圳技术大学、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宝安区、光明区及新安街道、沙井街道、福海街道、公明街道相关负责人出席座谈会,共同商讨国际化街区建设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市委外办副主任孙怀忠主持会议 会议由市委外办副主任孙怀忠主持,他表示,市委外办以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为目标,牵头研究制定既可复制推广、又能充分体现深圳特色和区域特质的深圳市国际化街区评价体系。为确保《深圳市国际化街区评价指南》(暂定名,以下简称《评价指南》)科学合理、针对性强,希望各区、各街道结合自身实际,多提宝贵意见。 深圳技术大学质量和标准学院执行院长黄曼雪表示,课题组将通过调研,不断完善《评价指南》分级、分类、分层,将《评价指南》编制与各区、各街道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各区、各街道代表各抒己见 在指标内容设计上 宝安区和公明街道代表建议,在评价指标设置方面,《评价指南》应兼顾“宜居”和“宜业”,将环境舒适度、就业便利性、产业国际化等指标考虑在内。 光明区代表建议,评价指标需体现各区、街道对国际化街区建设的重视程度,如各区有没有将国际化街区建设纳入城区发展规划等。 福海街道代表表示,指标内容应充分考虑各街道的发展定位。福海街道所在的会展新城片区以会展经济为主,会展行业相关配套完善,但该片区学校、医院、公园等相关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较少,建议指标增加关于商务交往的评价内容。 新安街道代表表示,国际化街区评价指标更多体现国际化特质,更多考核街区包容度、便利性相关内容。 在考核方案方面 沙井街道代表表示,由于各区、街道发展状况有一定的差距,各区的经济结构、公共配套不同,考核时应设置不同权重,并建议将本地居民、外籍居民的满意度纳入加分项,让国际化街区建设服务居民需求。 光明区代表建议尽快明确“考核必达项”,推动街道细化工作内容。 宝安区代表建议,综合运用其他工作的考核成果,如可运用宜居社区、绿色社区等相关工作的考核成果,服务国际化街区评定考核。 在指标分值上 多个街道均表示,考虑区域差异较大,建议加大特色项和加分项的分值,给予街区更多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参会人员共同商讨国际化街区建设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最后,市委外办副主任孙怀忠表示,国际化街区建设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一项工作。市委外办将以服务“双区”建设为总牵引,通过编制《评价指南》,引导国际化街区高效协同发展,为实现国际化街区建设阶段性目标、构建全市国际化街区网络提供有力支撑。 他表示,接下来市委外办将带领课题组,深入有关区和街道进行调研走访,扎实做好《评价指南》编制工作。 -End- 运营服务单位丨晶报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