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回家了吧? 文/晴南 1. 火车咣当咣当,是你在回家的路上吗? 说起回家,说起旅途,说起归途,我最先想到的就是一首叫[miles]的歌。 [如果你错过了我搭乘的那列火车,那就是我已独自离去。 一百里,两百里,三百里,四百里…… 不知不觉我已离家五百里。 那绵延百里的汽笛会告诉你,我离去的讯息。] 这是歌曲[miles]里的歌词。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我脑海里就浮现出一列缓缓行驶的绿皮火车,咣当咣当,满载着一车归途的旅人。 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是一首背井离乡的歌,可我每次听到时,总觉得这是一个人在回家的路上写的。 有人在这首歌下面评论[英里算什么,离家0英里的我哭了吗?] 有人说[要么荣归故里,要么客死他乡。] 也有人说[家在阿勒泰福海县,人在乌鲁木齐,回不去了……] 这些评论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心酸、倔强、不甘愿,都因为成长二字而显得隐晦含蓄了很多。 离家、颠沛、乡愁、归途……这些词都是自我们成年之后就与我们相依相随的。 我的一个朋友,18岁那年从家乡黑龙江出发坐火车去了广东读书,从此他与他的家乡隔了整个中国。每年他要途经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以及温带气候,历经两天一夜最终才能站在家乡的土地上。 每个人表达思乡的方式都不同,有人举头望明月,有人低头思故乡。 而我的朋友是,万山无阻。 2. 如今年关将至,又到了回家的时候了。 当我再次坐上回家的火车时,才后知后觉的领悟到,原来这些年一直对故乡魂牵梦绕的原因,起源于童年时阖家团圆的时刻。 小时候,过年对我来说是件大事,仿佛一整年的期待都被压到了那几天里,一整年憋着的那口气也在过年和父母团聚时,才慢慢吐出。 那些年物资还比较匮乏,每到年关,乡亲们就会三家五户的互相帮忙、东拼西凑的才能过一个正当体面、热闹充盈的新年。当大人们忙里忙外的筹备年货时,孩子们就一边盼着下雪一边祈祷远方的爸爸妈妈能早点回家。 那时候的年货也花样颇多。熬糖浆,炒花生米,炸丸子,腌腊肉,也会买一些橘子香蕉。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熬糖浆了。糖浆又叫糖稀,用冰糖、红糖、生姜、冷水一起下锅,大火煮开,煮到冰糖红糖全部融化,生姜辛辣的味道顺着厨房飘散出来,将院子里跳格子的小朋友呛得咳嗽不止时,就可以换小火慢熬。 爷爷守在灶膛前时不时往里添一把火,奶奶就端着面盆在旁边等着,火柴在锅底噼里啪啦燃烧之间,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刚出锅的糖浆颜色暗红,甜蜜中带一点辛涩,在面盆中盈盈冒着热气。奶奶将面盆放在案板的最中间,用一块干净的笼布罩上,等下半天糖浆的热气散掉,冷却后就可以拿来做月饼、轧花生糖、刻米花糖了。 这些甜点做起来工序复杂,要做的样品也繁多,差不多午饭过后,房前屋后的婶娘奶奶们就到家里来帮忙了。 大人们似乎很神奇,每到过年时总能像变戏法一样拿出很多稀奇古怪的模具,那些用来做月饼和轧糖的模子都太新奇,精致小巧,我都不大认得。我只认得一个,奶奶说那是罩滤,用来过滤糖浆中的渣滓的。 但是年刚一过完,那些新奇的小模具又都神秘失踪了。那些年我玩心很大,虽然有些疑惑但转头就忘,也从未问过奶奶,于是这便成了我多年来的未解之谜。 大人们在厨房或套间里忙活,热火朝天热气蒸腾,小孩子们就在院子里嬉戏打闹。总有贪吃的小鬼偷吃了糖浆,还被粘了牙,以至于想哭都张不开嘴,只能急的鼻涕汪汪去找大人。一年一年就在这样的紧锣密鼓中过去了。 3. 忘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里过年不再准备那些孩子们喜爱的甜点,而是去街上买一些待客用的瓜子糖果、鸡鸭鱼肉,置办年货的过程变得简便又空虚。邻居们也不再像多年前那样走动了,各家都有了足够的资本关起门来过年,年也就不再热气腾腾的了。 后来,我们都渐渐长大,也都渐渐远去。故乡从朝朝暮暮到再无春夏秋冬。 人长大了就要离开家,各人有各人的前程,各人有各人的归宿,各人也有各人的乡愁。 听说,有年轻人从成都出发,一路向北,每走一公里就捡起一块石头。 听说,有老人在车站排队六天,为求一张回家的车票向工作人员下跪。 听说,有留洋学生,隔着大洋彼岸等候中国新年的钟声敲响。 [如果你错过了我搭乘的那列火车,那就是我已独自离去。 一百里,两百里,三百里,四百里…… 不知不觉我已离家五百里。 那绵延百里的汽笛会告诉你,我离去的讯息。 那绵延百里的汽笛会告诉我,你回来的讯息。] 每次听到这首歌我眼前总会浮现这样的场景。绿皮火车冒着蒸汽缓缓驶进车站,漂泊多年的游子终于走了上去。追忆起很多年前自己离去的那天,背负一切远走他乡,如今归来依旧一文不名,徒增一身苍老和风霜。想想这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所有的心酸和苦涩都在归途里释怀了。 不管是回家的五百里,还是往后人生路上的五百里,都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小段而已。以前的路不必回头张望,以后的路也不必害怕。 就像王家卫在《一代宗师》里说的那样:往后的路,要一步一擂台,拼一口气,点一盏灯。 此外,不要害怕往前走,每进一步都有一步的欢喜。 4. 有一年过年我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爷爷门上的春联一年压着一年,辞旧迎新。 站在儿时的院子里,我环顾四周,发现它和记忆中相差甚远。记得以前我在院子里跳绳、从这边跑到那边,可以玩一上午,现在我只站在那里,就把它尽收眼底了。它何时竟变得那么小了? 再回头看一看爷爷,他已经那么老了,老到他坐在院子里,仿佛已经坐了一辈子。 有人说,家,是我们一辈子的馋。 这些年来,牵动我们的,始终是那一口味道。 今年,因为疫情,因为距离,因为工作,因为学业,因为各种无法改变的现实原因,很多人不能回家。他们滞留在异乡甚至是异国,也同样和我们一起等待12点的钟声敲响。 12点的钟声一响,窗外有烟花绽放,我们隔着山海,遥望同一轮明月。 于是,新年的第一个祝福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年,不管你在哪里,不管你是不是回家,千滋百味,总有一味留给你;万家灯火,总有一盏为你亮。 我到家了,你们呢? 今年你和谁一起守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