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之变中,最令中国人愤怒的是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抢掠烧毁,圆明园对中国而言不仅仅是个园子,而是中国历史上不能被复制的艺术瑰宝。很难理解为什么英法联军在大肆抢掠之后还要纵火烧园,为了报复清政府的傲慢?为了给巴夏礼等人报仇?又或者是为了证明帝国所谓的尊严。其中,巴夏礼事件被认为是导致火烧圆明园惨剧发生的直接原因。 他的全名叫做斯密斯·巴夏礼,英格兰斯塔福德郡人仕,家里很穷所以没法在本国混下去了,于是投奔了早已经来中国的两个姐姐家讨生活,他来华后的人生轨迹是这样的:首先在澳门把中国话学会了,然后就开始担任第一任香港总督璞鼎查的汉语翻译官兼小秘,后来跟着参加了侵略江苏镇江的战争,然后得到了英国政府的重用升任英驻厦门的领事,尔后在代理广州领事的时候,配合英国政府制造事件,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年英法联军在通州谈判时,英方派代表巴夏礼率人参加,谈判中清政府答应了英法联军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条约,竟然巴夏礼面见皇帝“跪与不跪”这种问题上寸步不让。所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可是当时的清政府居然指示僧格林沁将巴夏礼一行39人截拿扣押,押往北京作为人质,巴夏礼一行39人被扣押后,英法联军迅速进军,兵临北京城下。圆明园落入敌手,联军在疯狂抢掠砸三天后,奕?被迫交还人质。尽管巴夏礼等人最后并没有被处死,但在被监禁的39人当中,已有21人被虐待致死,其中《泰晤士报》著名记者被“大卸八块”。英国公使额尔金和英军司令格兰特被彻底激怒。 清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我觉得圆明园之被抢、被烧,与这个园子怀璧其罪多少有关。这么大的园子,有这么多好东西在里头。在那个年代,战争都带有稂强的商业性质,一般军队在战争中都会公开抢劫,从欧洲封建时代后期开始就已经是这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