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到了,撩7妹儿么! 文 7妹儿 本周枸杞新闻一览 1:福海县“千里绿廊”打造“百里红绸带”枸杞品牌 年~年,福海县将围绕阿勒泰地委提出建设“千里绿廊”生态建设总目标,在全县建成10万亩红枸杞为主的小桨果基地,发展枸杞产业。该县林业局局长余海潮说:“年阿勒泰地委提出要建设‘千里绿廊’保护生态建设,我们结合本县优势结合地委提出的‘千里绿廊’政策将我县土地优势、区位优势和第二轮退耕还林政策积极发展广大林业农增收结合起来,将‘百里红绸带’项目编制,建成十万亩以红枸杞种植的产业链。为建设‘滨海之城、幸福福海’的不竭动力,是推进福海环境宜居建设的重要措施,是改善福海县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更是实施生态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千里绿廊、百里红绸带’生态工程建设主要内容涵盖生态景观林带、城市周边通道绿化、美丽乡村建设及黄花沟、黄沃海10万亩红枸杞基地建设等。 2:枸杞成为移民奔小康强劲“引擎” 近年来,瓜州县先后完成枸杞引种试验研究、技术示范推广等林业科技创新项目4项。其中,枸杞盐碱地改良、枸杞早果丰产等多项技术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时,瓜州县着眼提升枸杞品质、增加群众收入,列支万元,为33个移民村建设枸杞烘干房,烘干后的枸杞色泽红、颗粒大、品质优、价格高,每公斤收入增加20元,达到70元,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瓜州县还扶持引进枸杞分级、包装生产龙头企业20家,研发了枸杞干(鲜)果、枸杞茶叶、枸杞咖啡、枸杞花蜜、枸杞提取物等10大类20多种枸杞系列产品。相继完成“瓜州枸杞”地理商标注册登记、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A级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全县5.8万亩枸杞生产基地被农业部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命名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有4家枸杞加工生产龙头企业获得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3:都兰着力打造枸杞质量安全“金名片” 近年来,都兰县强化枸杞检测体系建设、提升枸杞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着力打造枸杞质量安全“金名片”,枸杞安全质量得到大力提升。继续完善监管体系建设,设立枸杞产品质量安全办公室,在枸杞主产区乡镇建立监管机构,成立监管员队伍,强化源头监管,使监管服务网络逐步延伸到乡镇、村、企业(合作社)和种植户。登记全县农资经营户(单位),建立诚信档案。加强全县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县、乡(镇)两级枸杞产品质检中心建设,完善乡镇枸杞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结合实际,在宗加镇先行建立检测站,其他乡镇逐步推进,落实检测人员,配备相关设备。 4:宁夏六条禁令维护枸杞品牌 宁夏林业厅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枸杞行业经营管理的通知》,制定了坚决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其他违禁投入品等六条禁令,切实维护“宁夏枸杞”和“中宁枸杞”两个区域公用品牌。 近期,中央及地方媒体对宁夏枸杞的持续宣传,极大地提高了宁夏枸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由此也带来市场连锁反应。为防止不法商贩利用这一机会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我区林业部门及时下发《通知》,坚持维护“宁夏枸杞”和“中宁枸杞”品牌公信力。 《通知》规定,枸杞经营主体之间要形成合力,共闯市场,共树形象,不恶性竞争、压级压价自毁品牌;坚决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其他违禁投入品;坚决禁止企业使用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枸杞做原料;不得伪造枸杞原料的原始生产记录和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厂名、厂址;严格禁止倒包、换包,销售来路不明的枸杞和过期枸杞,共同维护宁夏枸杞品牌形象,杜绝一切违规、违法行为。 5:海西州完成枸杞标准化基地投资万元 今年以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继续将培育枸杞生物产业和提升枸杞标准化基地水平作为"五个千"特色生物产业发展重点来抓,争取省财政支农林业产业发展资金万元,重点在格尔木市、德令哈市、都兰县和大柴旦行委实施枸杞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完成红果枸杞提质增效标准化基地建设2.4万亩,新建黑果枸杞标准化基地1.55万亩。 版权声明:本文均来自网络,由枸杞易编辑整理,不代表枸杞易观点,由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