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越来越近 年味也越来越深 逢年过节 广东潮汕人就会很忙碌 过年时做甜粿、年糕等 元宵节做“浮油粿”(炸油角) 这也是祖辈流传下来的习俗 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 人们要改善一下生活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一些粿品和鱼肉比如今天分享的这个音频 ↓↓ 一油堆,二油雷 双(三)头尖,四菜粿 五缚粽,六甜粿 七酥包,八酵粿 酵粿泥鳅空,糕粿踏步层 乌粿包甜馅,食了免分人 ①泥鳅空:形容酵粿当中有很多细孔,就像泥鳅打洞一样 ②踏步层:糕粿一层一层像石级一样 坐标:广东潮汕 音频作者:斌姨 《粿名歌》具体流传时间不详 大约有一百年之久 在广东潮汕一带传唱至今 随着时间的推移 有的时节已不存在或演变合并 粿从供品演化成地方特色小吃 在潮汕地区城乡的街头巷尾 都有摊档专卖这些小吃 很多童谣因此流传了下来 做粿的由来 据说,潮汕人做粿的历史悠长。古远时先民们从中原南迁到潮汕地区,带来了用面食作为祭祀粿品的习惯。由于南方不产麦子,只能用大米来做粿品,“粿”就应运而生。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品种和花样越来越多,也由此一些乡村产生了自己的名优传统粿品。 潮汕人做粿是与祭拜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潮汕民间历来重视祭神拜祖,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两次,而且祭什么神就做什么粿。一般要求做出来的粿,既要好看又要好吃,这对媳妇们是个极大的考验。 单就做粿这一项,潮汕人就富有想象力,做出来的粿品,种类之多足可以编出一本百科全书。粿有的有馅,有的没馅;而有馅的,就有甜的,也有咸的,且几乎可以做菜的东西都可用来做馅,如豆类、蔬菜类、干菜类、蛋肉类等等。粿有发酵的,如面酵粿,用面粉加糖加水和发酵粉做成,就有一大块如磨盘,有的其实就是没有馅的包子;也有不需发酵的,如甜粿,用糯米粉加糖和水蒸熟而成。 粿还可以做出各种不同的形状,有的如桃子,有的如龟背;有的是圆的,有的是三角形的等等。从粿皮的原料看,也是多种多样,有粳米粉、糯米粉、面粉、红薯粉等,也可在这些粉里直接加入磨成泥的红薯、马铃薯等,而且粿皮有的要上色,红、黄、绿等都有,有的还有图案。 如做红壳粿,就有粿印(制粿印模),粿印大多是木制的印模,以桃形为主,也有一些圆形的等形状。在一方带柄的方木块上凹雕出桃形的或其他形状图案,饰以其它花纹,并于印中间雕一篆体“寿”字,意形都很好。在所有的粿品小吃中,干筒粿和菜头粿很受人喜欢。干筒粿即马铃薯糕(潮汕人管马铃薯叫干筒),做法是将干筒整个蒸熟,去皮,压碎成泥,和入淀粉或米粉,再加捣碎的花生米、芹菜、香料等配料做成条状蒸熟。吃时切片用油两面煎至金黄,趁热蘸辣椒酱吃,极香。菜头粿就是萝卜糕(潮汕人将萝卜称为菜头),将萝卜刨成丝后要挤掉水加入红薯粉或米粉和调料蒸熟即可,因为挤掉了水做出来的菜头粿比广式的萝卜糕硬许多。吃的时候切片用油煎,非常好吃。油锥是属于潮汕粿类的一种,粿是广东潮汕地区传统的一类地方小食。本是指用秫米、粳米先磨成粉后制作成的食品,后引申为糕点、点心的统称。即是说,粿在华南部分地区的方言中是糕饼典型一类的解馋小食的总称。“粿”因加入各种配料而衍生出各种称法,如甜粿、菜头粿、草仔粿、芋粿、白粿等。“粿”要花费时间制作,并非日常家庭主食,通常是只有在年节祭拜时才会特别制作的供品。 粿的文字来源:斌说潮汕 潮汕人的美食太多了 小编只列举几样常见的 这些美味又特色的小吃 有没有诱惑到你 欢迎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