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2/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补骨脂红花抑菌膏 http://www.kingbaby.com.cn/gushi/12832.html

中国古代用“福”这个范畴表示幸福。福字原是祭祀之意,表达人们的祈望和要求。福字的内容,也就是当时人们祈望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呢?《尚书·洪范》中有个详细解释:“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而《韩非子·解老篇》则直接说:“全寿富贵之谓福。”《礼记·祭统》中把幸福的内容更加延伸,说是“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

总之,福字表示人的长寿健康、安宁福贵、一切顺遂、万事如意。幸福又称福禄、福休、福祚、福祥、福嘏等。自古以来,“福”是人们孜孜以求、极其向往的人生大目标,福神因而应运而生,人们于是虔诚礼拜,希望降福家门,福运绵长。

一、天官赐福

福神源自福星。所谓福星,即岁星。术土们称岁星照临能降福施祥。后来福星逐渐人格化,其中最著名者当为赐福天官。

东汉时,张陵、张衡、张鲁创立的五斗米道,最初主要的道术是祷祝和祭鬼,其道教法规中设立了祭酒和鬼吏。祭酒主要传授老子的《道德经》,鬼吏主管为病人请祷治病。请祷的方法,即是将病人的姓名和服罪的意思,写成文书,一式三份,“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这叫做“三官手书”,祈祷于“三官”。所谓的“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道教宣称三官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也就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道教这种“请祷法”流传深远,甚至朝廷皇室内也沿用此法。年5月,河南省登封县一位青年农民在嵩山峻极峰顶石缝中,发现一通唐武则天时的金简,内容是乞求“三官九府”为武则天免罪赐福的。

鉴于此,人们便把天官作为降福的福神来信奉了。

天官赐福,民间便将其视为“福神”。在清代,天官信仰极其广泛,“天官赐福”的年画,可谓多姿多彩。图中天官呈一品大员形象,身穿大红官服,龙袍玉带。手持如意,五绺长须,面容慈祥和蔼,一副雍容华贵的气派。有的画上,天官慈祥地携带着五个童子,五童子手中各捧仙挑、石榴、佛手、春梅和吉庆鲤鱼灯。新年时之所以张贴这种年画,人们就是为了祈求天官赐福长寿。

中国民间“福”的涵义,不单指长寿,富贵,多子多孙,又有发财的意思,所以天官有时成为财神。有的财神像也画成天官形象。清代非常流行的“赐福财神,图中央天官手执如意坐在元宝上面,头顶绘有金山、银山、花卉,云龙和斗大的一个“福”,下面是聚宝盆,有一童子持“日日生财”旗;两旁为和合二仙及招财仙官、利市仙官。整个画面洋溢着福运和财气,表达了过去人们渴望天官赐福,财神送财的富裕、理想、美好的生活。

二、福神杨成(阳城)

天官为福神,是道教信仰衍变而来。还有一种福神是由历史人物衍变而来,即道州刺史杨成(阳城)。

阳城,历史上实有其人。据《唐史演义》记载:阳城,唐定州北平(今河北完县)人,字亢宗,学识渊博,德行高尚,颇有名声。进士及第后,隐居中条山。李泌荐举其为谏议大夫。京城官民都以为他上任后必然犯上直谏,痛砭时弊。谁知阳城进京,日夜痛饮,昏昏沉沉,不理政事,不上谏章。大文豪韩愈作《争臣论》讥讽他,他也恍若无闻,毫不介意。

贞元十一年(公元),陆贽等因上疏边关军需困难事而遭裴延龄诬陷。唐德宗大怒,欲杀陆贽等人。朝廷内外多不敢营救,唯独阳城等几个奋然上书。力陈延龄奸佞,贽等无罪。陆贽等人才免于一死。八旬老将金吾将军张万福大声称赞阳城等人道:“朝廷有直臣,天下从此太平了!”阳城因此而名倾朝野。

后来,阳城听说德宗欲升任裴延龄为相,阳城又上疏反对。德宗视其疏为妄诬,不但搁置不理,还改任阳城为国子司业。太学生薛约贬徙连州,阳城以师生之谊前往郊外饯行。德宗斥其结党拉帮,庇护罪人,遂贬其为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且派观察使随时考察其政绩。阳城自书条幅云:“抚字心劳,催科政拙,考下下。”观察使派遣判官催其收缴税赋,阳城自往狱中坐牢,以示抗缴,判官惊恐而返。观察使又派遣一判官前往督查,此判官进退两难,只好弃官而去。阳城名声益盛。唯独朝廷视其为无用之吏,不再查问,也不重用。顺宗即位后,诏召阳城回京任职,阳城未及接诏即病逝任所。顺宗追谥阳城为左散骑常侍。

敢于犯上直谏,屡遭贬谪的阳城何以被奉为福神?奉其为福神与其抵制进贡道州矮民一事有关。《旧唐书·阳城传》记述此事道:“道州土地产民多矮,每年常配乡户,贡其男,号为矮奴。城下车,禁以良为贱,又悯其编氓岁有离异之苦,乃抗疏论而免之,自是乃停其贡,民皆赖之,无不泣荷。”《新唐书·阳城传》亦载。“州人感之,以‘阳’名子”。

阳城不怕丢官,不怕治罪,抗旨直谏,拯救道州矮民,道州百姓感其解厄赐福,为民作主,特立祠供奉。各地竞相效仿,尊奉阳城为福神。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还写了一篇《道州民》诗,赞颂阳城抵制进贡道州矮民之事迹:

道州民,多侏儒;长者不过三尺余。

市作矮奴年进送,号为道州任土贡。

任土贡,宁若斯?

不闻使人生别离,老翁哭孙母哭儿。

一自阳城来守郡,不进矮奴频诏问。

城云臣按六典书,任土贡有不贡无;

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无矮奴。

吾君感悟玺书下,几贡矮奴宜悉罢。

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欣!

父兄子弟始相保,从此得作良民身。

道州民,民到于今受其赐,欲说使君先下泪;

仍恐儿孙忘使君,生男多以阳为字。

在皇宫中收养侏儒以供取乐的事汉武帝时就有。据《汉书》载,东方朔在长安待诏时见一班供宫中取乐的侏儒经过,便上前吓唬道:“你们死到眼前了,还晃悠什么!”见侏儒们全呆在那里,东方朔又道:“你们别想得美,好像天子要你们侍候。你们工、农、兵全不能干,全是饭桶,朝廷招你们进来,就要一并开销了事!”侏儒们被东方朔吓得哭了起来。东方朔又给他们出主意,让他们在武帝面前叩头请罪。面对侏儒请罪,武帝先是莫名其妙,当问明是东方朔在造谣,立即召来训斥,东方朔辩白说:“三尺矮子,一天领一袋米;九尺大汉,一天也领一袋米。矮子撑不死,我却要饿死.....。”东方朔风趣幽默的辩解逗乐了武帝。武帝遂拜他为郎中,作贴身使唤。东方朔通过吓唬侏儒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由于有这段史实,元明时阳城抵制进贡道州矮民的事被提前到了汉代,阳城也被讹传为杨成。所谓杨成的事迹在《道藏》36《搜神记》中就有记载:

福神者,本道州刺史杨公讳成。昔汉武帝爱道州矮民,以为宫奴玩戏。其道州民生男,选拣侏儒好者,每岁不下贡数百人,使公孙父母与子别。省刺史杨公守郡,以表奏闻天子云:“臣按《五典》,本土只有矮民,无矮奴也。”武帝感悟,省之,自后更不复取。郡人德之,立祠绘像供养,以为本州福神。后天下士庶皆绘像敬之,以为福禄财门之神。

不管是唐代的阳城,还是讹传为汉代的杨成,奉其为福神,均起因于拯救道州矮民。由于《唐书》及《搜神记》的广泛传播,阳城(或杨成)不但被奉为福神,民间还将其当作禄神、财神、门神供奉。

三、三星中的福神

由于《搜神大全》中的福神像,是以一位员外模样出现的,这就给后世的福禄寿中的福禄二仙形象,分辨起来造成了许多麻烦。

福神或禄星,还有寿星,产生年代久远,并且都独立存在着。后来,又配了个禄星,成为福、禄、寿三星。福禄寿三星或三仙,作为一个团体,出现于何时,已难可考,但明清已盛行于社会。

三星的典型形象是:中间是赐福天官,手执如意;寿星在左,即南极仙翁,广额白须,执杖捧桃,笑容可掬。右为禄星,作员外郎打扮,头上插戴富贵牡丹花,怀抱婴儿。

与福、寿二星不同,禄星由于他的打扮为员外形象,有些地方又以其为福神。认为员外财主,有财就有福,因此以财主为福神,再加上《三教搜神大全》中的阳成(杨城)像,又是一财主打扮,所以以员外为福神的说法,在民间也十分流行。又因为禄神常怀抱一小儿,或膝下有一童子,所以有人又称其为“送子张仙”。

按照中国的说法,员外是员外郎的简称。员外郎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唐宋以后,成为中央官吏中的要职。员外郎简称外郎、员外。因员外可以纳钱捐买,后逐渐用做对地主富豪的一种称呼,在宋代以来的古代白话小说和戏曲中,十分常见。

员外本为官名,并非财主,又由于员外可以纳钱捐买,有钱就可弄个官职,所以这些足以说明员外郎的形象是禄星,表官禄。

当然,上面提到的另一不同说法,也不能认为是谬误。因为福禄,及至寿,有时并未有严格的分工。如天官赐福像,它除了赐福以外,完全可以再赐官禄,赐财富,赐长寿,具有多种功能。以员外郎为财主,为福神;以天官为高官,为禄神;以南极仙翁为寿神,也还说得过去,并不矛盾。

福神作为幸福之神,人人欢迎,于是在人们生活中出现了与福运、福气有关的太多俗语。好消息叫“福音”,长得富态叫“福相”,好地方叫“福地”,不用费力却总能赶上好事叫“福将”,给人们带来好处和希望的人也叫“福星”。看到好东西叫“一饱眼福”,吃到不用自己掏腰包的山珍海味叫“真有口福”,交上“桃花运”则被戏称为“艳福不浅”,等等等等。

众所周知,中国流传的宗教,主要是道教和佛教,迎合着人们的这种文化心理,把“福”字作为自己的旗帜,到处招摇,争取信徒。佛教虽然宣扬人生皆苦,现实生活中不会有幸福,可是他又宣扬人死之后可以“涅槃”,达到最高的幸福,积极推销廉价的天国入门券。不但如此,他们还把自己的宗教设施和宗教活动,贴上福的标签。例如把庙宇佛寺称作“福界”、“福堂”、“福宇”,把信徒们的供养布施,行善修德称为“福业”或“福田”,意思是说这些活动好像是播种耕田,将来会收到幸福的果报。道家在求福的过程中更为直捷,他们认为人不必死,在现实生活中就可以谋得幸福,白日飞升,成神成仙,进人“福地”,“福庭”,“福乡”。这些思想之所以在中国深入人心,历代相传;佛教和道教之所以历经千余年而香火不绝,直到今天还在继续流传;原因就在于它们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的渴望。至于儒家所提倡的幸福,像“孔颜乐处”,只能被少数文化品位比较高的人所接受,尽管当权者千方百计地提倡它,对于大多数人民群众来说,只能是可敬而不可亲,可听而难于行。相比之下,福神的笑脸倒是比孔夫子的肃穆面孔更有魅力。

请欣赏一首《福》诗:

福星光耀世人前,福纳弥深远更绵。

福德无疆同地久,福缘有庆与天连。

福田广种年年盛,福海洪深岁岁坚。

福满乾坤多福荫,福增无量永周全。

说明:本文来源于易夫编著的《俗界诸神》。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鄂ICP备20000666号-5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