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福建仙游石22.5×9×12.5cm年 “一门技艺和文化产业,乃至新兴的古老学科,面临着传承和创新,创新与发展,创新与适用。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文的价值是无限的。体现人文美的创新有益于提高思想觉悟,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创造更高更有意义的价值,有利“生态平衡”。本期创作个案推荐——中国民协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何马。 何马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 年出生。长期致力于玉石材料的创作与理论研究,在玉雕理念、表达方式、基础训练等方面均有所创新,相关文章刊登于国内外几十种刊物及网络。作品于国內外展览中展出,多次获奖。曾于新加坡、台湾、西安长安塔、南阳师范学院、同济大学、福建省文联海峡民间艺术馆等地举办个展,应邀于多所院校及各类培训班讲座。多件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进行收藏,荣宝斋出版社刊行专辑《何马雕刻·缘石开物》,以及著有《玉雕学》。 作品展示《如影随形》寿山芙蓉石11×6.5×11cm年《寿山石敢当》寿山石秀园石33×16.5×46cm年此作品的题目化用《泰山石敢当》。“泰山石敢当”,也作“石敢当”,属于中国民俗文化,置于路口、村头以镇邪防冲。在玉石名称中,最吉祥,最有福气,最有文化的当属寿山石,因为寿山石产在福建省福州市寿山村。福海为据,福州承载,寿字开头,寿,久之意,名符其实。所以“寿山石敢当”是八闽大地的“石敢当”,是居家摆设的吉祥物。有联为颂:“天生五彩名称寿;自在三山本是福。”《深海试玉》福建仙游石33×16×19cm人类对未知的探索,犹如面对深海。此材质呈蓝绿色调,犹如深海之色,作品的构思便由此展开。与章鱼颜色相近的部分雕刻成深海中正在变色的章鱼,质地像玉的部分刻成汉代风格的玉雕螭龙。章鱼本是冷血动物,“玉雕汉螭”是文化产物。当章鱼爪子击穿玉器时…….文化价值观将从一个新的艺术境地酝酿而生。《榛论》福建仙游石12.5×9.3×6.2cm年这是有关玉石雕刻本体论的作品,作为谋生之道的技艺,从仿真的“像”到借象寓意,其中不同阶段的理解各有所持。这里先提出“玉石雕刻”的本体是玉石,而不是所再现的“物象”,再指明“玉石”本身也是人为加载的“名相”,进而得出创作的本体是人的“意”的结论。作品刻字:如榛不是榛,肖物有原因,美石多名目,当真莫较真。《逍遥游》福建仙游石22.5×9×12.5cm年这是一件以雕刻方式来诠释从书册而来的“逍遥游”。进而试探“技进乎道”。 作者认为《庄子·逍遥游》,有可能通过语言的推演来寄寓“道”,如“逍、遥、游、鸟”等字,在福州话中,其韵母的读音一样。鸟、道的韵母念“ao”,语言只是起到指示作用。“庄子”用文字语言描述出一则超乎现实的演变动画,以谐趣来引人注意。用分、合、反、比的节奏引人反向去悟道。作品中刻字:反语庄谐试北冥,寓言无己也无名,化而为鸟天知道,对境调心独自明。 《逍遥游》(局部)《贝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