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英法联军开进了北京城,而当时的清朝最高统治者慈禧早就闻讯率领着朝臣逃离了北京。英法联军直奔当时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据说进入圆明园后,眼珠都不能转了,他们不得不为这绝无仅有的景象所折服,但占有的欲望迅速充斥了他们的大脑,他们将一切可以带走的东西全部塞进了自己的口袋,而对于那些搬不动拿不走的玲琅宝物,通通用砸碎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英法联军在园内烧杀抢掠,夺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就连当初只是用来当喷泉的十二生肖兽首,如今都价值不菲,更不用说其他的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侵略者在撤退之后,一把大火彻底烧毁了这座清朝自建立以来便一直营造的皇家园林,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今天我们看到的圆明园只剩下了残垣断壁,很少有人知道圆明园被毁前的样子,今天我们就来还原一个真实的圆明园。

选址造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被称为万园之园,是当时首屈一指的皇家园林。始建于康熙年间,最初是康熙给第四个儿子胤禛,也就是雍正的赐园,圆明是雍正的法号,康熙为之题匾为“圆明园”。年雍正继位后决定扩建圆明园,增设勤政机关,把紫禁城的一套政府机构搬了过来,因为雍正想在夏季酷热的时候移驾圆明园,在此“避喧听政”。除了增设政务机构,雍正还在圆明园东侧修建了长春园,东南修建了绮春园(万春园),这样圆明园的三大园区格局基本形成。

到了乾隆年间,继续对圆明园的各景区进行扩建,建造了著名的西洋楼景区;嘉庆年间主要是进行修缮;道光年间国势日衰,财力不足,但仍然没有放弃对圆明三园的改建。圆明园的修建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5位皇帝。盛时的圆明园有多处景观,其中“圆明园四十景”是指园内独成格局的40处景观群,每一景都用四字命名,比如正大光明、鸿慈永祜、方壶胜境、九洲清晏、别有洞天等,是一座座形态各异、自成格局的“园中园”。

乾隆让当时的宫廷画师画出了圆明园中的40幅风景图,画工精美,是中国成就最高的工笔彩画。所以看到《四十景图》就如同看到圆明园当时的盛况,对还原圆明园的真实面貌有很大价值。圆明园全盛时期,园中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达到了座,就是一个圆明园中包含了座小的园林,实为古今中外皇家园林之首。而圆明园的建筑面积达到了16万平米,比故宫的建筑面积15万平米还要多。

正大光明

圆明园中最重要的建筑是正大光明殿,为圆明园正殿,四十景之首。是完全依照紫禁城的乾清宫复制而来,只是规模略小但更为精致,行政功能也完全一致。这里是皇帝处理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可以理解为皇帝在圆明园的办公室。

大殿正中是皇帝的紫檀宝座,上面有雍正提笔的“正大光明”牌匾,加上乾隆提笔的“倒福”。正大光明殿在乾隆时期进行了大的改建,所用材料全部为金丝楠木,实际上乾隆时期已经没有这么多金丝楠木了,但是明十三陵的陵门殿都是金丝楠木修建的,乾隆想要金丝楠木,又不可能拆毁前朝帝陵,于是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把明朝所有的皇陵全部修葺一遍,修的过程中用其他木材把金丝楠木换走,用来改建正大光明殿。

正大光明殿

鸿慈永祜

鸿慈永祜又名安佑宫,是圆明园中供奉祖先的皇家祖祠,为园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建筑。正殿供奉了康熙神像,东殿为雍正神像,西殿为乾隆神像。大殿前为两道琉璃牌坊,各有华表一对。安佑宫是一个回字形宫殿群,内有两道宫门,并有金水桥,最里面汉白玉雕砌的高台上巍然耸立着一座高大的殿堂。凡是皇帝由紫禁城来到圆明园,在清明、先皇诞辰等节日都要来这里叩拜行礼,这里是皇帝祈求先皇保佑他们的地方。

鸿慈永祜

方壶胜境

方壶胜境是圆明园最为瑰丽的景观,是人们想象中的仙山楼阁,即东海龙宫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工匠们在园林中挖池筑岛,模拟海上仙山的形象,方壶胜境的9座宫殿供奉了多尊佛像,30余座佛塔,建筑宏伟辉煌,是一处仙山琼阁般的著名景观,为圆明园中公认的最为宏伟美丽的建筑。如果说鸿慈永祜是用来祭祖的,那么方壶胜境则是用来求神的。

方壶胜境

坦坦荡荡

坦坦荡荡也叫做金鱼池,是圆明园中专设的养鱼区,四周建置馆舍,中间开凿大水池,水池底部铺满了巨大的花岗岩石板,养有锦鲤数千条,池中有怪石假山,锦鲤穿梭其间,极为赏心悦目。水池北面有一处造型极其美观之石桥——碧澜桥,桥石券上刻有乾隆御笔“碧澜桥”。该桥目前已在原址复建,基本恢复了原貌,但除了底石基座,整座桥的石材均取自现代,往日气息已不复返。

坦坦荡荡

半亩园

在坦坦荡荡景区还有一座乾隆的度夏寝室叫半亩园,这个房间有个听戏的小戏台,装修设计极为奢华,整个房间全部用紫檀和金丝楠木搭建,雍容华贵。真实的原貌我们已无法看到,但在故宫有一处未开放的宫殿叫倦勤斋,也叫做乾隆花园,是乾隆退位后修建的太上皇寝宫,被誉为故宫中最奢华的房间,这个倦勤斋就是复刻的圆明园半亩园,所以现在看到的倦勤斋就是当年半亩园的真实模样。在圆明园的普通一间到了紫禁城就成了最为奢华的房间,可想当年的圆明园是多么的富丽堂皇。

倦勤斋

万方安和

万方安和也叫做万字房,是一个卍字结构的庭院,卍字在梵语中意为吉祥之地,这里是雍正最喜欢的一个花园。万字房四面临水,中间设皇帝宝座,宝座上方悬挂有雍正御书“万方安和”。此园四面岗阜起伏环抱,镜湖倒影,景界开阔明净,十字亭、万字房南北凌波分立,互成对景,风景甚为幽雅。

卍字房

蓬岛瑶台

圆明园中最大的湖泊叫福海,而在福海的中央有方丈、蓬莱、瀛洲三座小岛,岛上建筑为仙山楼阁之状,名为蓬岛瑶台。是当时英法联军唯一没有破坏的地方,只因当时园内没有可供使用的船只,但是到了年蓬岛瑶台却发生了一场意外的火灾,由于此时岸边仍然没有可用的船只,蓬岛瑶台最终被焚毁。

蓬岛瑶台

海岳开襟

海岳开襟建于长春园的西湖内,是圆明园所有楼阁中最高也是最为豪华的一组建筑。台基为圆形,直径近百米,上下两层汉白玉石凭栏围绕。当烟雨天或清晨薄雾的时候,从远处眺望海岳开襟,似真似幻,犹如海市蜃楼,让人心胸开阔,美不胜收。

海岳开襟

西洋楼

长春园内的西洋楼景区,虽然只占圆明园整体面积的1.5%,但却是中国首次仿建的一座西式园林。修建时间长达12年,西洋楼建筑多用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琉璃瓦,结合了中式建筑和西方的雕刻工艺。这里很多建筑也成了现在圆明园的景点,比如最著名的大水法,大水法就是大型喷泉的意思。中央的拱门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这里是长春园内三座喷泉中的一座,水流层层跌落,汇入水池中,再由十只铜犬和一只铜鹿组成喷泉,喷水时铜犬会对着中间的铜鹿喷水,呈现出“十犬逐鹿”的景观,十分精巧别致。

西洋楼

远瀛观

大水法后面的建筑就是远瀛观,是昔日乾隆为宠爱的香妃修建的宫殿,内部陈设十分豪华,有大量的法国路易样式的宫廷家具,都为西方赠送或购买,还特意按照香妃的身材定制了西洋式镀金铜床和西洋浴缸,远瀛观内到处摆放有西洋金银、珐琅质地的艺术珍品,还有法国国王所赠的土耳其挂毯及英王乔治三世送给乾隆皇帝的一架天文仪器——天体运行仪也陈设在殿内。从宫殿出来就可以看见大水法喷泉,“十犬逐鹿”想必也是香妃所喜好的,所以远瀛观和大水法及其周围的景观都是乾隆为香妃所建造的,这是年前的浪漫。

远瀛观

海晏堂

西洋楼景区另一座喷泉是海晏堂,是西洋楼最大的西式建筑,这里最精华的就是建筑前的十二生肖喷泉,也是圆明园中最具观赏性的景观。喷泉水池呈八字形排列着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兽首口为喷泉口,每一个时辰由机械驱动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正午12时,十二兽首同时喷水,喷水时整个喷泉发出巨大轰鸣声,方圆几里都能听到。

海晏堂十二兽首

其实西洋楼的建筑在整个圆明园的地位并不高,圆明园真正的精华是中式园林,但是由于圆明园被焚毁后,木质园林早已烧成灰烬,只有部分西式园林的石质残垣断壁留了下来,才被后人认为是圆明园的标志。

圆明园被毁

圆明园不仅收纳了举世的珍宝,还凝聚了无数工匠的心血和奇思妙想,可谓是取尽天下之精华,连宫墙都是汉白玉而造,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正是由于这样的地位,圆明园一直受到西方殖民者的垂涎。自清朝建立到中期,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封建国家,清朝的军事实力不可小觑,但到了乾隆中期,闭关锁国的清朝与世界脱节,就呈现出了江河日下之势,而经过工业革命的欧洲列强实力早已今非昔比。

但中国在出口方面仍保持着巨大的优势,尤其是茶叶、丝绸、瓷器等方面。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仅对英国的贸易顺差就达到了每年万两白银。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在英王的授权下,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获取暴利,在年输入中国的鸦片就高达吨,中国对走私者处以极刑,并派出钦差大臣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侵犯了英国的利益,从而引发了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最终清朝战败。英国之后几年又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计划,想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优势,但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

之后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决定再次发动对中国的战争,这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年英军开始进攻广州,此后几年一路北上,直到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皇帝逃亡至河北的热河行宫,也就是今承德避暑山庄。由于进攻中国的过程中遭遇了抵抗,英法决定报复中国,于是直奔圆明园这座举世瞩目的世界园林。

圆明园虽然有守军,但是面对洋枪洋炮的英法联军自然是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福投湖自尽,名英法联军开始对圆明园进行疯狂的抢劫,那么为何英法联军抢完东西不行,还非要将园林焚毁呢?英法侵略者认为必须对清帝进行严厉的惩罚,而且一定要留下痕迹,作为皇家园林的圆明园就是最好的地方。

最后在英国首相的授意下开始放火,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所有园内的木质建筑六成以上全部烧毁。而圆明园的文物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历代的文人字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全部被抢走、砸掉或者是焚毁,园内守军、太监数千人被杀掉烧死,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暴行。英法放火焚毁圆明园,就是纯粹的要让清政府知道,惹怒他们的下场是十分严重的,让清朝不敢于与他们作对。

法国枫丹白露宫

在圆明园被烧后,后来的慈禧想要修复圆明园,但是在修复计划进行了不到一年,就因为国库亏空,无力负担而放弃了,但还是恢复了园中的一些景观。可是在年八国联军侵华,北京又被攻占,这一次圆明园遭到了彻彻底底的洗劫。而清朝灭亡后,北方的军阀、土匪在几十年间不断对圆明园进行最后的洗劫,连地里的土都被翻了一遍又一遍,当地的百姓甚至将汉白玉宫墙拓下后运回家中修建房屋,而圆明园也在这些浩劫中完全没了面目,变成了一片荒草和废墟。

圆明园中的被抢文物初略统计不少于万件,全部都是稀世珍宝。包括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无上珍品的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现存于英国大英博物馆。而圆明园中的文物主要流向了英国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2万余件、法国枫丹白露宫3万余件,而剩下的多万件被抢文物,流落欧洲民间早已不知去向。

大英博物馆瓷器馆

圆明园的被毁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化的滔天罪行,更让人愤怒的是英法联军如此嚣张,对如此丑恶的行径毫无悔意,还十分自得,烧毁我国的瑰宝,竟然还敢声称是为了震慑我国,不管这些文物是否被毁,中华文化都会一直传承下去。我们在痛心之余,一定要记住他们的丑恶嘴脸,记住这段屈辱的岁月,不要让这种悲剧再度发生。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鄂ICP备20000666号-5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