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老太阳不读书,扯个剧—— 大家都知道,《甄嬛传》是一部以女性视角展开的大女主电视剧。 可要是从四郎这个男性的视角来看,这部剧会是啥样呢? 咱们从四郎最爱的纯元开始扯。 大家都知道,四郎深爱纯元,可大家有没有想过原因呢? 恐怕很多人都没质疑过,可“最是无情帝王家”,怎么可能有这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桥段呢? 事实上,四郎的感情的确不是那么单纯的。他喜欢纯元的原因很复杂,厌恨宜修的原因同样不简单。对待嬛嬛,四郎也不仅仅把她当作是替身和玩物那么随意。 纯元不纯,但四郎最难过的时候只能找他 纯元进府,为的是探望有孕的妹妹宜修。 按说,四郎这个当妹夫的,怎么也不该把来看媳妇的大姨子拐成自己的女人。 可偏偏四郎就这么干了,纯元也就这么从了。这事就很值得琢磨了。 大家可以想想,宫里的女人如果有了身孕,为了怕其她妃嫔趁机分得四郎的宠爱,该怎么办呢? 将自己亲近或是信任的姐妹推给四郎承宠,是后宫妃嫔巩固地位的常用办法。王府也是这样啊。 按照这个思路去推敲,身为宜修嫡姐的纯元入府,动机恐怕并不单纯。 要知道,宜修是太后娘家的嫡系晚辈。她当初能入王府成为福晋,少不了太后的一顿操作。 然而宜修怀孕,为何娘家更有护理经验的长辈不来探望?偏偏是年纪轻轻、尚未婚嫁的嫡姐前来呢? 大胆推测,当初纯元入府,很可能是经过了太后的授意。 当然,纯元性子相对比较软,不堪为主母。太后应该也很清楚这一点,但经不住人家尊贵啊。 四郎当初开始夺九嫡,就塞进宜修来先占个位,等大业将定,就要安排嫡出的进王府,再把福晋大位占上。 所以,太后当初安排纯元入府探望,那绝对是让纯元来进王府“摘桃”的。 剧中有个细节,宜修曾向四郎哭诉过: “您以为姐姐她真的爱你吗?” 这句话信息量就很高了,似乎正好能够说明:太后、宜修和纯元都曾清楚当初的谋划。 以四郎的精明,很可能早就窥破了自己母亲和小姐俩不纯的目的。但他还是把纯元收了。 他是否一头栽进了纯元的温柔乡里不太好说,至少表面上,四郎表现出了很喜欢纯元的样子。 这又是为啥呢?因为他得争。 九王夺嫡何其惨烈?一步行差踏错就会万劫不复。为了获得自己那个偏心眼老娘的支持,他必须得比老十四更听话、更好控制。 可是,一个有帝王心智的人,会甘心让一个深宫妇人控制吗?当然不会。 因此,素有野心的四郎,得想办法把这个局给解了。 他决定把宜修当成突破口。这是因为,他深谙宜修极其在意嫡庶尊卑。只要抓住这一点,宜修对待纯元,就会从在娘家时的忍让,转变成心生怨恨。 从结果来看,四郎显然是大获成功。宜修的哭诉,就让我们看到了四郎当年干的破事(注意,这句话请还原剧中语气来读): “本该属于臣妾的福晋之位被他人一朝夺去,本该属于臣妾儿子的太子之位,也要另属他人,~” 弘晖是宜修的嫡长子,他两岁重病时,四郎竟没管那个孩子,反而跑到纯元那,大肆庆贺纯元有孕。 四郎是缺心眼吗?为人父怎么不疼孩子? 其实,并非四郎不疼爱弘晖。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更何况,弘晖还是四郎的长子。 他之所以装作漠视儿子的性命,实在是由于弘晖必须死。 先别忙着diss我,咱们往下接着捋。从大局着眼,就能解释得通,为啥四郎舍了这个孩子。 第一,是防着太后。 太后的能量很大,凭一己之力,就让乌拉那拉氏全族鸡犬升天。可见,老母亲在朝中的势力不容小觑,这个姓氏的孩子绝不能有。 第二,是宜修心肠歹毒。 四郎很忌惮这点,让一个权利欲望极强,性格又狠毒的女人掌有大权,是相当危险的一件事。更何况,弘晖十分聪明,两岁就能识字。 这样的孩子,放到今天都不多见(参考三阿哥笨笨的能长大)。四郎十分忌惮这对母子,害怕他们羽翼丰满时搅风搅雨。 以上,用剧中一句话就能概括四郎内心的恐慌: “朕担心的是,后宫和前朝瓜葛着,想要算计朕。” 也就是说,四郎其实很在意弘晖。只是,他为了缓解内心的煎熬,唯有在长子弥留之际,逃避性地躲进纯元的房中。 毕竟,纯元怀有身孕的喜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即将丧子的心痛。 那为什么他不躲进别人的房间呢?还是因为宜修心肠歹毒。 在这个时候,四郎躲进谁的房间,宜修就会记恨和迫害谁。府中妾室的母家力量,对他来说都十分珍贵,万万折损不起。 也就只有躲进纯元的房间,才能扛得住宜修的报复。况且,她们姐妹相斗,也有助于驯服乌拉那拉氏的力量,能让其更驯顺地为己所用。 当然,四郎心中有愧,他明白自己辜负了太多的人: 首先就是宜修。当初那句“愿如此环,朝夕相见”的誓言,其实并非逢场作戏。毕竟少年时就结为的夫妻,恩爱美好肯定不会少; 其次是长子弘晖。那么聪颖的孩子,还没能长大成人,就眼睁睁任由那个孩子去了。 因此,他只能靠着纯元一声一声“四郎”叫着,才勉强把漫长的一夜捱过。 但之后呢?他明知道宜修会心生记恨,却还是让精通医理的宜修去照顾纯元。 这说明,四郎对纯元香消玉殒大概心中有数。所以,当苏培盛告诉他江福海招了,纯元皇后的死,果然和皇后有关。他才笃定地说: “果真是她”。 纯元应该也明白个中因果,但为了家族,她非但不说破,还在临死的时候恳求: “四郎善待宜修,立她为后,不要废了她。” 综上来看,四郎爱纯元,却也利用了纯元。这就导致他对纯元念念不忘,不仅是一见钟情那么简单,还掺杂了他对那段经历的刻骨铭心。 为了当上皇帝,他太难,也太不是人了。他不得不狠心,不得不舍弃,不得不辜负。 宜修不宜,但关键时候最顶用 在《甄嬛传》的结尾,甄嬛当上了太后,穿着吉服去刺激宜修,说宜修弄死了先帝最爱的纯元,害得先帝差点断子绝孙。 所以,先帝才要与宜修“死生不复相见”。 四郎为什么那么恨宜修呢? 纯元的死因水落石出,不过只是个旧事重提的导火索。实际上的“旧恨”,正是有关皇嗣。 皇帝的孩子不是谁都能生。 从华妃的欢宜香就能知道,妃子背后的母家势力强劲绝对不行。 当初华妃那个孩子咋没的呢?华妃大闹延庆殿的时候说得再明白不过,那是端妃给“端”没的。 为什么一定是端妃?是像华妃说的那样,端妃与世无争,更容易让华妃放松警惕吗?不全是。 端妃性子恬淡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端妃也是“将门之女”。 一碗加料的安胎药,端妃一“端”,扼制了年羹尧的势力;华妃一壶红花,端妃母家的势力也稳了。 这就叫一举两得。 而这样的秘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很可能太医、府医都没经手。但宜修懂药剂知识,很可能就是她调制的汤药。 再有,华妃常用的欢宜香,宜修不可能察觉不出猫腻。毕竟,她自己就从不用香,还跟甄嬛解释说自己喜欢瓜果香的清新。 她后来却又说: “哪个女人不爱香”。 这就说明,她不是不想用香,是明白这里面的凶险,怕了。 所以,谋害皇嗣这事,这夫妻俩的手上,谁也不干净。 可实际上,我们从剧中的细枝末节就能看出,四郎很喜欢孩子。 母家没有威胁的妃子怀孕,他都很高兴,对这些有孕的妃嫔也都予以多重照顾和宽宥。 比如,眉姐姐的家世听起来显赫——济州都督。可都督这个职位在明清两朝基本就是个虚衔,没有成大事的底子。 所以四郎放心眉姐姐,对她的孩子无比期待。也正因为期待落空,四郎才对眉姐姐“假孕”事件(虽然是被诬陷的吧)大发雷霆。 再比如,从安小鸟入宫那寒酸样就能看得出,她家背景不行。所以她怀孕四郎也欣喜。瞅瞅四郎摸着她的肚子,那一脸的慈爱。 还有,四郎对曹琴默的心机十分不喜,可一提到温宜公主,他又“怜子之心父亲也有”了。 此外,剧中好几次有孩子出现的场景,四郎都是笑咪咪的。 这说明,当初为了皇位和自保,四郎忍痛放弃了很多孩子。可是当他地位稳固,开始期盼孩子时,宜修又跳出来残害皇嗣了。 四郎自觉对宜修有所亏欠,所以一再忍让。但架不住心里的恨意越来越浓。当然,这里头,也有他对自己的悔恨。 甄嬛不真,但假的也能一解相思之苦 最后我们来说说甄嬛。 其实四郎对甄嬛算是超级好了,他知道自己被绿了之后,也只是收拾了自己的弟弟(男人何苦为难男人,还是兄弟撒)。 对甄嬛呢?当然是选择一再原谅啦。 甄嬛自己都知道她和果果的事被四郎知道后,她情理之中的结局:等果果追空轿子之后,她就被宣布病逝,然后被处死或者囚禁。可偏偏四郎把她一顶小轿子抬回了宫。 是因为大女主的光环吗?必须不是。 主要是因为甄嬛像纯元,纯元又代表着四郎年少时,还是王爷的那一段时光。 在那时,虽然九王夺嫡让日子过得战战兢兢,也有着许多身不由己,但是那时的情感相对纯粹。 而最难最累的时候,四郎身边守着的知心人,正是纯元。 出于这样的心理,四郎和甄嬛初次正式见面,自称是果郡王。 对他来说,假装一个逍遥王爷,与一个如同纯元一般的女孩谈场恋爱,是多么轻松的事情? 也因此,四郎和甄嬛的相处,总有些恍惚。于是,当他透过宫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纯元时,一下就弄不清今夕何夕了。 可毕竟只是“菀菀类卿”啊。 四郎掀开宫纱后,那个人到底不是纯元,他一下子难以接受。就算甄嬛身披的,是纯元的故衣,却只是个有其形,无其神的替代品。 那一声“臣妾甄嬛”,残酷地打碎了四郎的幻想:梦该醒了,纯元早已死了。 四郎无法面对这一残酷的事实,只能把火撒到了甄嬛身上。 其实,甄嬛自请出宫前,四郎也曾经挽留过她。好歹能有这么个高仿版,天天看着,就好像那个人还在。毕竟甄嬛并没有随着年岁渐长改变太多的模样。 凭着这张脸,四郎也狠不下心来。 可能有人就说,那他为啥放弃了更像纯元的玉娆呢?因为那时候四郎老了。 他遇见长大后的玉娆时,也到了“就是喜欢看见那些花朵一样的面孔”,然后觉得自己年轻的时候了。 他知道,甄嬛入宫时自己正值壮年。甄嬛会为他花心思、投感情,腻腻歪歪地叫他“四郎”。 玉娆这个年纪的少女,却不会再像她姐姐那样,对他这个半大老头子喊“四郎”了。话说回来,如果玉娆真敢叫,四郎自己恐怕心里也得膈应。 像的,只是那张脸而已。 倒不如就看着甄嬛那张与纯元很像的脸,想着俩人不管怎么样也过了大半生。才好像纯元还在,俩人怎么都算是相伴到老了。 但纯元是纯元,甄嬛是甄嬛,她们嘴里的“四郎”,其实也难以称为同一个人了。 于是,四郎临死前只能感慨:“朕与嬛嬛、与纯元,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 看吧,纵使一个男人攀上了权力顶点,他总归也有悔恨和遗憾,让自己终生意难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