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刘军连医术怎么样 http://m.39.net/pf/a_9364877.html

文/一点新奕图/网络

在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是这样说的:

“人生中10%的事件,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的,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事情如何反应组成的。”

以前我一直觉得,理解和实践这个法则的重点,应该就是人自己的态度。

后来,无意间在电视剧《乌鸦小姐与蜥蜴先生》里听到了两个主角说这个法则,因为不大认同剧里的那个解释,便没有再去留意。

这次在寒冬里重温《甄嬛传》,一帧一帧反复细看了甄嬛装病避宠这段精彩故事的各个细节后,忽然悟懂了自己对费斯汀格法则理解的偏差。

费斯汀格所说的,另外的对事情如何反应组成的那90%,其实是认知。

甄嬛入宫装病,表面上看是在避宠,实际上她是在借机观察体验宫中的生活,从而获得自己对后宫、对皇上、对太后、对皇后真人的初步认知,以便找到能平安得宠的法子。

这些细节对于我们直面人生不可预知的种种危机真的太有启发了,所以,今天换一个角度,再细细品读一次。

01、

在剧中,甄嬛装病的起因,有三个。

第一个,是秀女合宫觐见之后,夏冬春在皇后的景仁宫门前被华妃当众赏了酷刑一丈红。

这个刑法,只听名字本来还没什么害怕,但经过周宁海绘声绘色的描述,回怼夏冬春的安陵容直接吓的跌坐在了地上。

她对面的甄嬛和沈眉庄也是陡然色变,且紧张的颤抖。

待华妃离开,三个人冲进御花园的一处角落,见四下无人后才敢展露自己对夏氏被罚的反应:

安陵容捂着胸口反复自言要吓死了;沈眉庄稍显淡定,却也评论说,夏氏虽愚蠢狂妄,但罪不至此啊。

到了甄嬛这里,她说的是:素闻华妃厉害,却不想如此狠辣。

同样亲眼见证夏氏被罚酷刑,三个人的反应是有云泥之别的:

安陵容是庆幸被罚的不是自己,所以怕的要死;沈眉庄是觉得华妃给蠢蛋治罪程度太重了;甄嬛则见识到了华妃对待对手的手段。

三种反应根本的差别本质上就是认知的不同。

安陵容从一丈红里看到的是犯错的代价,沈眉庄看到的是治理后宫的刑法轻重,甄嬛则看到了对手。

同是嫔妃,甄嬛由人及己,想到的是贸然靠近皇上的风险。

第二个,是紧接着在御花园的枯井中看到宫女福子的尸首。

慌慌张张忙着汇报的小太监跟她们三个人讲事情缘由时,可能也是怕吓着三个人,所以没有直接说出来井里有什么。

甄嬛胆子比较大,为了弄清井里到底有啥,她自己跑过去看,结果在枯井里看到了漂在井口的福子尸首。

其实这个细节挺恐怖的,即使至今复看,也明明知道那是剧情,也还是会自然的心惊。

由此,就更不用说当时才17岁的甄嬛了。

这两件事之后,甄嬛失魂落魄地回到碎玉轩,刚坐下,崔槿汐便报告说江福海传话,新入宫的秀女可以侍寝了。

势力的太监安禄海偏偏又心急地补刀说,甄嬛一定是头份的恩宠。

如果说一丈红让甄嬛见识了真人版华妃的下马威,那么枯井里的福字,则令她意识到了宫内斗争的隐形风险。

所以,自御花园回到寝宫后,甄嬛才忧心忡忡地连饭都吃不下去了。

从人生际遇的角度来说,这段经历,是甄嬛入宫后碰到的第一次危机:

进,风险重重;退,无路可去。

第三个,是在碎玉轩的桂花树下挖出装有麝香仁的坛子。

甄嬛住进碎玉轩之前,那里住着另一个小主,芳贵人。

后来芳贵人莫名流产后,被打入冷宫,碎玉轩随之空置,至于芳贵人为何流产,无人知晓。

甄嬛入住之后,苑中的桂花树先是莫名不开花了,接着宫女佩儿无意间发现树下有成群的蚂蚁。

出于好奇,甄嬛命人开挖,结果在那里挖出了一个装麝香仁的坛子。

请温实初来确认之后,甄嬛意外得知了芳贵人流产的真相,这令她陷入极度恐慌。

入宫前,教习姑姑说过,妃子在宫中生活,有子嗣才算有依靠。

母凭子贵,子若不保,则母又倚何而生?芳贵人被害便是样子。

一入宫门深似海,宫里最深的海,原来是恩宠!

意识到这些之后,甄嬛像是被霜打的茄子,彻底蔫的吃不下饭了。

重温这一段故事,给我很多启发。

酷刑、死亡和流产,同样的事,别人看看就算了,事不关己则高高挂起。

而她则从系列事件中,看到了自己的危机:

“一时的惊吓倒也不要紧,只怕以后都要处在惊吓之中!”

其实,对秀女来说,教习姑姑讲述的宫规是术,她自己对宫规的认知才是道,恩宠则是立在认知之上的双刃剑。

老话说,枪打出头鸟。

在一切都不熟识的危机面前,甄嬛最怕的就是做出头鸟。

因此,当确认温实初真的会信守“永远事事以你为重”的承诺时,甄嬛便委婉地说出了装病避宠的想法。

02、

甄嬛装病避宠,收获最大的有三点。

一是,熟悉并筛选出了对自己真正忠心的太监和宫女。

除了从家中带进宫的浣碧和流朱,甄嬛身边的其他人都是内务府依着华妃和皇后的意思分配进来的。

崔槿汐、康禄海及其徒弟们、小允子、佩儿、菊青等等,甄嬛都是第一次认识,她们谁忠心谁势力,甄嬛也一无所知。

因为装病,没有什么恩宠赏赐,碎玉轩的生活便渐渐进入囧境。

或者说的直白点,就是越来越穷了。

人性都是好逸恶劳的,缺吃少穿使势利眼康禄海师徒原形毕露,去了丽嫔那里。

后来因为余莺儿下毒事件,又抓出了表面中心,实则吃里扒外的宫女。

几件事下来,甄嬛身边留下的都是后来一直对她忠心耿耿的心腹。

二是探知了皇上真实情况。

除夕夜倚梅园的经历之后,甄嬛回到碎玉轩,临睡前她问崔槿汐,团龙花纹是什么人穿的衣料,崔槿汐跟她说是皇上,还有皇上亲允的兄弟。

甄嬛此时还不太确定,在倚梅园问自己话的人,到底是不是皇上。

之后,余莺儿犯错被太后处罚,沈眉庄去碎玉轩告诉她事情的经过。这件事让甄嬛意外地确认了除夕夜问话的正主,正是皇上本人。

但没急着拆穿余莺儿。

其实对甄嬛来说,余莺儿这个人的出现很玄妙也很危险:

如果暂时不拆穿,还可以顺着余莺儿获宠的事情,观察一番皇上的真实喜好,反正余莺儿出生低微,又是宫女级别的,又没什么家世背景,威胁不大;

而如果马上拆穿,不仅余莺儿会就此获罪,连她自己装病的事情也会暴露。

甄嬛通过她观察皇上不是有意设计的,而是余莺儿自己选择的,天降的炮灰不用白不用。

再之后,甄嬛和皇上在御花园因一曲《杏花天影》相遇,但皇上却谎称自己是果郡王,甄嬛不能确定那是真话还是假话。

回宫后便派佩儿去打探。

佩儿的回复中说到了果郡王的出生年月,这让她以排除法确定了御花园所见之人十之八九就是皇上,可猜测归猜测,还没有十足把握。

但通过那次聊天,甄嬛确定了一件事,和自己聊天的人品性不错,品味也很高雅。

最后,余莺儿顺着小夏子的情报到御花园找皇上,结果碰上甄嬛,又出言不逊被后来的皇上当面撞上。

余莺儿的回应,直接证实了皇上的身份。

这是甄嬛装病避宠最大的收获。

三是,确定了自己对皇上恩宠的目标——不求一心,只求用心。

这是甄嬛和崔槿汐深夜聊天聊出来的,也算是甄嬛入宫后,对自己成为皇帝妾室的婚姻生活的一种初心。

有了这个初心,以及她的才情,甄嬛装病避宠的后期,确实求仁得仁,最终以很有尊严的方式得到了皇上的恩宠。

03、

著名的证券投资家霍华德·马克斯讲过一个倾听法则,大致内容是说,投资证券和投资人生的一样的。

挣钱也好,生活也罢,走入社会我们被困住最多的问题,就是倾听自己所处的阶段性处境。

怎么听呢?

霍华德讲了三个方法,总结一下就是:

一,用耳朵听,听清楚具体的事实都是什么。

二,用心听,分析思考事实,汲取有用的东西,形成自己的认知。

三,用脑子听,多读书勤思考,不断更新自己的思考。

重温细看甄嬛装病避宠这些经典细节,我收获的另一个重要的感悟,便是特别深刻的理解了霍华德的这个倾听法则和实操方法。

甄嬛不可能读到这些事关投资的知识,但她应对处理人生危机的这些微妙智慧,却依旧对我们过好自己的人生有着不错的借鉴价值。

我想大概这就是时过境迁多年后再重温这部剧,依然能韵味无穷的秘密吧。

巴菲特曾说:“我不要那99%会的成功,但要有1%会爆仓的可能性。”

这话简单通俗地说,就是说投资最大的秘诀是活下来,不是胜者为王,而是剩者为王。

对于红墙黄瓦内的后宫女子来说,人生是这样的。对于自由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来说,其实亦然。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世上归根结底其实没有什么所谓的人生赢家或逆袭,我们看到的都是别人小心翼翼干翻重重危机后的结果,如此而已。

对于甄嬛装病避宠,皇后宜修其实早就心知肚明,之所以没说破,其实也不过是想看看甄嬛的底牌而已。

她说过,甄嬛并非池中之物,获宠是迟早的事,只是没想到恩宠来得那么快。

那时候,皇后已人近中年,而甄嬛才入宫不到一年,至多也不过18岁。

奋斗之路,自古长江后浪推前浪,被拍在沙滩上还是被拍在宫墙内,本质都一样。

如果人生真的有赢家,那赢家的对手只有一个:对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我是作者一点新奕,欢迎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鄂ICP备20000666号-5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