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引言

众所周知,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君主制度得到了加强,甚至渗透到了各个方面,像服饰就是其中之一。清朝的服饰逐渐发展成体系,更是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龙袍和蟒袍的服饰制度。

之所以清朝会出现龙袍和蟒袍,主要是受到了前朝相关龙文化的影响,龙袍和蟒袍虽说是服饰上的差别,但是不管是图案还是材质本质上都是为了表现身份地位。虽说不少人表示龙袍和蟒袍并不好区分,但实际上从细致处去看的话,差别还是相当大的。

一、形态各异——成为区分龙蟒的重要标准

如果说袍上的龙纹是遵循了清朝严格规定,那么蟒纹就是一种“像龙”的存在,尤其是在外在形象上,与龙有着极高的相似度。

早在清朝之前,封建社会之中就已经存在龙文化,到了清朝便将这种文化思想反映在服饰之中。在古代的龙文化之中,将龙看做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不仅能够上天入地,还能够翻江倒海,威力是相当的大。

从汉朝时期开始,就有不少人开始用文字对龙进行详细的描述了,像《说文解字》之中就对龙的具体形态进行了描述。等发展到了明清时期,龙的形象大致已经稳定了,比较主要的有坐龙,过肩龙,升龙。

因为龙的威力大,因此为了表现这种威力,清朝最初是将龙像比作蟒蛇或者是牛头,面目看上去相当凶狠。从脸型来看,清初认为龙的腮是相当宽大的,下颌也是极其狭长,五官都很向外突出,整体来说是比较夸张的一个形象。

等到了雍正帝时,慢慢的龙的形象就不那么夸张了,逐渐有所收敛了,比起原先酷似如意的夸张脸型,这个时候龙的形象更像是葫芦的脸型。再就是龙的鬣毛,这可是判别龙蟒的一个重要方面。

清初时龙的鬣毛是相当丰富的,在龙的整个身体上鬣毛占比相当大,后来随着慢慢的发展,龙的鬣毛就渐渐短了,到了清朝晚期,鬣毛更是只剩几绺,形态也从原先的粗犷,狰狞变得安稳,细腻了。再就是龙的爪是有五个,这与蟒也是不同的。

看过了龙的形态之后再看蟒,蟒是属于蛇科,大型的爬行动物,蟒也是人类最早崇拜的神灵之一。

《辞源》之中记载:

“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

清朝时,将蟒和龙一样反映在服饰上,当时的人们对于蟒蛇也有一种自然崇拜。龙和蟒在形象上有着极大的相似处,但是从细微之处还是能够看出差别的。比方说蟒的爪只有四个,这与龙就不同。

蟒和龙还有不同的是,蟒的脊背是无鳞无棱的,但是因为当时有很多记载都倾向于龙就是大蛇,所以说反映在服饰上就有点将两者的形象融合了,龙有点蟒蛇化,而蟒蛇也有点龙化了。

因为龙和蟒在清朝时的形象特点差别并不大,但是又想用这两个图案在服饰上区别不同的身份,于是就选择在服饰的一些细节处和材质上进行区分。

二、细节区分——龙蟒代表不同身份地位

清朝时相当注重服饰,甚至还专门设立了相关的制度,通过服饰来区分不同的等级身份,实质上也是为了封建统治服务。同样在宫廷之中也是如此,虽说龙蟒从外在形象看大致差不多,但依旧会用各种方式来改变细节,然后对应不同的身份。

清朝时期是将龙纹作为统治者服饰的图案,最常见的就是九龙纹饰,像经考古发现的“明黄缎地缉线盘金绣白狐裘皮出锋云龙”,这件龙袍就是清朝时雍正帝所穿的,这一件龙袍上总共有九条龙,意味着皇帝是九五之尊。

蟒袍虽说在很多方面与龙袍极其相似,但是肯定不会使用像龙袍一样的十二章,大部分的蟒袍是七章,而且龙袍上的许多图案都不允许在蟒袍之中出现,比方说日月等图案。

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区分龙袍和蟒袍,清朝时专门对于蟒袍的纹绣进行了改变,蟒袍的袖口处有一部分是没有纹绣的。在颜色上龙袍和蟒袍也存在着极大区别,龙袍大都用黄色,蟒袍则是青色居多。

不管是龙袍还是蟒袍,为了增加服饰的美观度,都会加入一些其他的图纹,比方说海水山崖就是清朝时最常搭配使用的一个图饰。主要包括着海水纹,山崖寿山福海,还有八宝立水纹,意味着的就是万事升平等吉祥的含义。

龙袍中的这一图饰才用的是八宝立水,而蟒袍则用的是八宝平水,这一细节之处就能够很好的将龙袍和蟒袍给区别开。

再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用服饰来区分身份等级,龙袍和蟒袍也会在材质上进行区别。虽说清朝时大力倡导种桑养蚕,但丝绸也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依旧只会供给宫廷使用,而龙袍和蟒袍就会用锦缎来制作。

制作龙袍的锦缎用的是最优等的,甚至连龙纹的图案都是请的江宁的巧匠去织绣的,这种手艺在封建社会也是独一份,被称作是缂丝工艺,都是由工匠手工去做的,难度系数相当高。而蟒袍的材质就要比龙袍次一些,袍上的图饰大多是由苏杭等地的巧匠绣的。

从颜色上看,虽说以前的龙袍也大都是黄色的,但到了清朝时就直接改成明黄色了,色调相较于以前要亮了不少。蟒袍与龙袍不同,蟒袍的颜色大都是青色,除此之外,还有紫红,蓝黑,这些比较不常用的颜色。黄色自古以来就被认作是吉祥的颜色,也是五色系位于中央的颜色。

三、龙蟒之差——深层内涵有所不同

要说龙袍这一概念最早提出,那还是在明朝,明朝的时候只有龙袍,蟒袍是到了清朝时才被统治者加入了服饰制度之中。

《大清会典》之中明确规定,龙袍就是专门皇帝所穿的服饰,因此才会在龙袍上绣上龙纹,颜色也是黄色,除了皇帝之外,后来随着服饰制度的不断完善,龙纹也可以用于皇后,皇太后,太子的服饰之上。

龙袍上面会绣有九条金龙,一般就是在胸和背部都有三条金龙,两个肩上各有一条,再在里襟上还有一条,这样如果单单用肉眼去看,不管是从前看还是从后看,都能够看到五条龙,这就意味着天子是九五之尊。

在清朝时,龙袍代表的是皇权,毕竟在古代神话之中将龙看做是神灵的化身,对于龙的崇拜也源于古人的图腾崇拜的延续。清朝时期统治者为了能够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也会将自己比拟成真龙天子,甚至皇宫之内的不少建筑都是用龙来作装饰的。

在清朝的服饰制度之中,虽说龙袍和蟒袍从图案上看极为的相似,但实际上所包含的概念还是有所不同的。蟒袍在清朝可以说是一种官服,像每逢春节时,官员们都会穿上蟒袍去到各家拜访。

统治者也会亲自赏赐蟒袍给官员,尤其是宫内有大型活动时,皇帝穿龙袍的话,官员都必须得穿蟒袍。蟒袍上的蟒纹数量也有所不同,数量就与官阶有很大的联系,因为蟒袍的颜色相对来说比较多,有青色,有紫色,有红色,因此蟒袍在清朝也被称作“花袍”。

最初蟒袍只是在朝廷举办正式活动的时候官员才会穿着,后来渐渐普及到可以日常穿戴的吉服。像四品以下的官员蟒袍上绣的是四爪八蟒,七品以下则是四爪五蟒。清朝时蟒袍的穿戴率还是比较高的,除了黄色这一颜色不能被使用之外,其他的像官员或者说是命妇基本上穿的都是蟒袍。

《长生殿》之中记载:

“金貂玉带蟒袍新,出入荷殊恩”。

尤其是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之下,官员基本上必须要穿戴蟒袍,象征着皇帝的恩赐,也代表着与皇帝不同的阶级地位。

结语

不管是清朝的龙袍还是蟒袍,与当时王朝所奉行的传统文化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单纯的从服饰发展去看,清朝龙蟒袍的设计都极为精美,在图案上,材质上都有了改进,代表着封建王朝服饰发展的最高水平,对于后世的服饰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从深层去看清朝的龙蟒袍,其中蕴含着历史价值,毕竟之所以会出现龙蟒袍的差异,本质上就是想要通过服饰的区别来反映地位的高低,从这一点上看,清朝的龙蟒袍是具备着王朝特定的内涵,能够与历史发展相关联。

参考文献

《辞源》《长生殿》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鄂ICP备20000666号-5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