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数千年的历史

赋予了东城深厚的底蕴

也让东城成为了

北京文物古迹最为集中的区域

跟着东子一起云游东城

探秘各大景区的前世今生

今天为您介绍的是位于

东直门外北大街甲6号院清水苑社区的

北京自来水博物馆

北京自来水博物馆是一家由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出资兴办的行业博物馆,是“北京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节水宣传教育基地”。该博物馆成立于年,年被北京市文物局列入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

北京市自来水博物馆依托清末光绪三十四年京城第一座水厂——东直门水厂旧址上改建而成。长期以来,井水是北京城的重要水源,一些与井有关的地名如王府井、三眼井等沿用至今。清朝末年,京城多次发生火灾,因井水救火效率极低,损失惨重。出于消防考虑,年3月,农工商部两奏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提议采用官督商办形式建设“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批准。

在完成勘察水源、设计水厂、丈量水管线路等工作后,公司开始在东直门外建造第一座水厂。年2月,东直门水厂完工投产,水厂所用的蒸汽机、闸门和管材等均从德国进口。同年3月,东直门水厂正式向北京城区供水。

不过,北京的老百姓一开始对自来水并不买账。由于水压原因,刚从水龙头里放出来的自来水有白色气泡,老百姓称之为“洋胰子水”,不敢喝。为了消除顾虑、打开销路,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在报纸上登广告,并采取免费送水两个月等促销办法,逐渐赢得市民信任。

来到水厂旧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西合璧的办公旧址大门。大门面阔三间,中间为拱形设计,门脸用红青砖镶砌而成,具有典型的西洋风格。细看大门顶部浮雕,上方有荷叶、莲花、香蒲棒、慈姑花等图案,下面是磐石和流水,象征寿山和福海。拱心石部分浮雕由花心瓣和莲花纹组成,名为“清净吉祥”,表现水的洁净无瑕。大门两侧上方有“双狮护财”浮雕。

办公旧址与北京传统二进式四合院形制相似,现存房屋30间,原为办公室和化验室。现部分房间辟为展室,展示了北京自来水公司百余年历史中使用过的印章,共有枚。走出办公区域,看到一片开阔的厂院,这里就是东直门水厂的生产区域,由北向南分布着来水亭、清水池、蒸汽机房、水塔地基遗址等市级文保建筑。

其中,来水亭建造于清光绪三十四年,由德国设计师设计,采用中国传统的糯米灌浆的建筑手法建造而成,造型美观、色彩鲜艳、纹饰精美,具有典型的巴洛克风格,细节处又融合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特色,是一座艺术价值很高的近代工业建筑。

直到年北平解放,全市仅有东直门一座水厂,城区供水普及率仅为30.41%。新中国成立后,北京自来水业发展迎来春天,政府投入巨资,陆续新建了诸多大型现代化水厂,东直门自来水厂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博物馆的展览区利用当年东直门水厂的蒸汽机房改建而成,展览面积多平方米,通过历史文物、图片、图表等形式回顾了京水百年的发展历程,梳理和展现了京水百年发展的脉络和轨迹。此外,展馆内还借助声、光、电、模型等直观地反映了自来水复杂的生产工艺、地下自来水管网的分布状况以及严格的水质监测等。

在博物馆一层科普馆中,一面巨大墙面上设置了一幅长达24米的弧形屏幕,实时放映着大型地表水水厂制水工艺的真实场景;其下方的巨型电子显示屏上借助卡通小水人“源源”的可爱形象,演示出带着红绿斑驳杂质的小水人,依次通过10道水处理工艺,最终生产出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直观展现了地表水处理工艺流程,以及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的水质监控过程,使得专业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博物馆内还展示着年自来水公司第一次发行的股票,其外观采用碑式边框设计,文字沿袭中国传统书写格式,公司名称等均从右向左横书,没有采用西式股票形制。这些股票是观众最感兴趣的展品,股票样式可以说是中国早期股票的经典款。

“自来水不自来水,自来水来之不易”!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在系统反映我国自来水事业的发展历程的同时,也展示了百年来首都供水系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观众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也能直观感受到自来水的来之不易,增强自我节水意识。

百年风云起,一水润京城,这里蕴含着太多的故事待人发掘。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鄂ICP备20000666号-5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