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万国之园是圆明园。

万国之园是圆明园最辉煌的时候,如今的圆明园是个遗址公园。从年12月13日起,圆明园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今天就带领大家探秘圆明园的前世今生。

01圆明园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国家5A级景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

圆明园始建于年(清康熙四十六年),初具规模于雍正朝,繁华鼎盛于乾隆朝。

圆明园遗址公园建成于年,仅存山形水系、园林格局和建筑基址,假山叠石、雕刻残迹仍然可见。在“西洋楼”旧址建有园史展览馆,供人瞻仰凭吊。如今,圆明园遗址公园已成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02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前世今生

作为万国之园圆明园是由:圆明园及其东面的长春园、东南的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三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帝给雍正的赐园,位于康熙帝所在的畅春园西北方向。园名也是康熙帝所赐,用的是雍正的法号,也可见康熙对四儿子的希冀。

最初的赐园与万国之园的规模是没法比的。当时用途只是为了临朝听政时方便之用。年雍正即位以后,开始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成为除紫禁城外的一处政治中心。

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新建了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至此,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道光年间又进行多次修缮和拓建。

鼎盛时期的圆明园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有一百五十余景。园子的修建依然是启用样式雷家族。每个景区内都有自己标配的宫殿与亭台楼阁园林景观。这样一来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等于8.5个紫禁城。在大清10位关内皇帝中有2位皇帝死于圆明园中,足见雍正与道光对圆明园的喜爱。

圆明园的景观:移天缩地,是圆明园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设计理念,就是将出巡时见到过的美好景观微缩入园中,以便时时能观赏到。

圆明园四十景:这里的景指的是景群,而不是单单指景点。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宇、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镜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

正大光明殿与勤政新贤:听名字就知道是处理政务之所。按照皇家前朝后寝的建筑规制,这里就是前朝所在。

九州清晏:这里是园中的后寝之所,位于圆明园前后湖之间的岛上,即执政建筑的北面。周围有八个小岛,构成了九州四海的景观。

鸿慈永祜与长春仙馆:正如《左传》中所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国家的大事,在于祭祀与战争。鸿慈永祜与长春仙馆就是这样之所。鸿慈永祜是皇家祖祠,相当于百姓的家庙,长春仙馆是祭祀皇太后的地方。

茹古涵今、四宜书屋、濂溪乐处:均是读书之处。

茹古涵今表示皇帝在此汲取古人精华,接受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

四宜书屋,一年四季皆宜读书的地方。

濂溪乐处,取自宋代理学大家周敦颐的典故。周敦颐家居之地曰濂溪。濂溪乐处所具有的山环水抱、菡萏满塘的环境,正宜随时自省、修身。

北远山村、杏花春馆、武陵春色: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的景观。

北远山村,村落里的竹篱茅舍与巷陌交通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总的景象。杏花春馆里的灿如云霞的春杏,让人感受到村里的烟火仙气。武陵春色又将世外桃源生活概括。

蓬岛瑶台、方壶胜境、别有洞天:是体现多元文化中仙佛境界的景观之所。

蓬岛瑶台位于福海中央,由大小不同的三岛构成,模仿东海三神山,构成一池三山神仙意境。

方壶胜境的命名与之类似。方壶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乾隆将其作为建筑景观名,到此一游就算是到了人间天上。

洞天是道教中对神仙所居名山胜境的称呼,圆明园里的别有洞天正是隔绝尘嚣的别样天地。

西湖胜景:圆明园中借鉴了不少江南园林的营建手法,其中西湖胜景最多。如曲院风荷、平湖秋月等。

西洋楼景区:只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但它却是海外元素仿欧园林的一次成功尝试。对于远方世界的新鲜玩意儿,帝王只是图个新鲜而已。

圆明园,是一处展现皇家园林特色的好去处。正如社会对它的评价: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汲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这样一处有故事的园子,期待你的到来。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鄂ICP备20000666号-5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