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 纯元和宜修之间的关系,最关键的就是,纯元究竟知不知道宜修害了她? 有读者问我:纯元入王府和妹妹宜修抢老公,她应该是心机深重的吧,心机这么深重会觉察不到宜修的暗害? 暂且先不讨论纯元的心机是否深重,我们先捋一下纯元是如何被宜修害死的。 根据剧中的信息,宜修的掌事太监江福海受不住酷刑悉数交代了当年是如何谋害纯元皇后的。 首先,宜修本来就颇通医术,她是在纯元的饮食中下手的,方法和手段都极为隐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一般普通人很难识别出来。 芭蕉性寒,和桃仁、红花等药一样有打胎的功效,然而芭蕉的药性不像红花那般明显,但蒸食的话药力就会缓缓渗入食物之中。也就是说宜修是用芭蕉和纯元的吃食放在一起蒸,虽然每次的药力都很小,但日积月累就有打胎的效果。 而杏仁茶里的杏仁被偷梁换柱成会伤胎的桃仁,桃仁和杏仁的作用虽然不一样,但味道相近,难以辨识。 宜修这些手脚做得非常谨慎小心,下得都是慢毒,就如温太医曾说:“慢毒,都不易被察觉。” 再者,宜修找了替罪羊背锅。 纯元皇后生下的死胎身带紫青瘢痕,这明明是暴露阴谋的证据。 可是,有侧福晋惹得纯元惊悸忧思,让众人都以为是纯元生下死胎难产而亡都是侧福晋冲撞导致的。 其实,皇帝不是没有怀疑过宜修害死了纯元,江福海招供后,皇帝说的是“果然是她”,而不是“竟然是她”,足以说明皇帝在心里曾经把宜修当作犯罪嫌疑人,毕竟宜修是有作案动机的。 但是,宜修的表面工作做得太好了。就如皇帝所说:“她待纯元既恭谨又谦和。”“恭谨”的意思是恭敬谨慎,“谦和”是谦虚和顺。宜修在皇帝面前营造出一幅姐友妹恭的祥和景象,迷惑了皇帝的判断。 其实,这套作案手法是皇后一直擅长的。 对比一下皇后和安陵容是如何利用舒痕胶打掉甄嬛的第一胎的,就不难发现,皇后的作案手法如出一辙。 安陵容是以“好姐妹”的名义靠近甄嬛的,对甄嬛各种好,恭恭敬敬,为甄嬛考虑。 而安陵容在舒痕胶里放麝香这种打胎的药物,也是相当隐蔽不易被察觉。一来甄嬛的脖子被猫抓伤,的确有这方面的需求;二来安陵容擅长制香,她把各种香料调和得非常好,完全遮住了舒痕胶中麝香的气味,普通人很难发觉。 另外,甄嬛流产这事,华妃当了替罪羊,甄嬛是罚跪在翊坤宫时小产,这时皇帝和皇后已经出宫,有不在场证明。即便甄嬛事后发现自己有用过麝香的痕迹,也有华妃宫中的欢宜香做替罪羊。 众所周知,甄嬛的心机不浅吧,行事小心谨慎且聪明,但是也防不住安陵容和皇后对她的暗害。 皇后做得太滴水不露了,她认真谋划了很多细节,每一步都提前考虑布置好了。她设计陷害甄嬛时,给甄嬛侍奉龙胎的章太医都是她的人。由此可见,皇后宜修当时买通纯元身边的太医也不是难事。 换个角度来说,从甄嬛的角度出发,一开始她对安陵容是有信任感的,她对安陵容的防备心就很弱。同理对纯元来说,宜修是她的亲妹妹,她对宜修肯定没有防备心。 所以,尽管一个人再聪明再有心机,也招架不住身边亲近的人处心积虑地陷害。“祸起萧墙”“家贼难防”说得都是这个意思。 加上又有明确的替罪羊,甄嬛当时就是恨华妃,对安陵容和皇后从未疑心;同理,纯元难产时也以为是自己的问题,未曾怀疑自己的亲妹妹宜修。 所以,她才会在奄奄一息之时,伏在皇帝的膝上求他善待自己的妹妹宜修,当然也是出于家族利益考虑。 而宜修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那就是太后的庇佑。 如果认真揣摩太后在临死时说的这段话,就会发现,太后从一开始就看破了宜修暗害纯元的阴谋。 然而,她并未阻止,而是任由宜修害死纯元。 说得直白一点,宜修害死纯元符合太后的利益,她自然就没有干涉。 从太后的角度来说,她要为皇帝找的皇后人选应该是一个事业型女性,杀伐果断,有心机,懂政治,认真搞事业。 而纯元心慈手软,事业心松弛,相比宜修她还有点恋爱脑;而宜修就不一样了,心狠手辣,懂得纵横捭阖、挑拨弹压之术。 太后眼前就这两个亲手调教的人选,选哪个做皇后,显而易见。 而皇帝呢?作为一个男人,有七情六欲要满足,他不喜欢宜修这样的女人,他只对纯元这样的女人痴迷不已。 因此,对太后来说,与其未来让她和皇帝因立纯元为皇后争执不已,还不如在王府里提早就结束这个麻烦事。 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所以太后才会在命数不久的时候,说自己总是梦见纯元,觉得自己对不起她。虽然为了家族利益不得不纵容宜修杀害纯元,但太后心里还是觉得对不起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