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编者按 近日,青年学者眉睫(原名梅杰)在海豚出版社推出新作《黄梅文脉》。该书研究或回顾了黄梅籍文人、学者近二十人,如汤用彤、汤一介、废名、冯健男、喻血轮、喻文鏊、石昆玉、帅承瀛、刘任涛、邓文滨、王默人、萧袤、张雨生、严敬、翟一民、梅岭春等。黄梅历史上是中国禅宗、黄梅戏、黄梅挑花的发源地,《黄梅文脉》则展现了近代以来黄梅的人才辈出、人文荟萃。以下文章节选自《黄梅文脉》一书。 帅承瀛(—),名士登,号仙舟,大河镇广文冲村人。十七岁即中举,次年与宿松县邓氏完婚。嘉庆元年(年)恩科中一甲第三名(探花),状元为邻邑太湖赵文楷(—),主考官为纪晓岚。历任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国子监祭酒(从四品),广西、山东学政(正四品),太仆寺卿、通政使、副都御史(正三品),礼部、工部、吏部、刑部侍郎(正二品)。嘉庆中,两次任钦差大臣,先后审讯郎中宝龄婪贿案、巡按山西雁平道福海、陕甘总督先福等人的贪腐案,并巡按山东审理徐文诰冤案。 道光元年(年),任浙江巡抚(从一品),长孙帅远燡随行。林则徐先后在其手下任杭嘉湖道员、浙江盐运使(正四品)等职,成为帅承瀛治浙的得力助手,林则徐也因此深受帅承瀛奖掖,帅承瀛一度与两江总督孙玉庭一起保荐林则徐总管江苏、浙江治水事务。道光四年(年),因盐政、水利、漕运等政绩突出,赐建探花府于黄梅县城南街(今城关小学一带),并御题“探花府”匾额一副,自此其亲属子弟迁居黄梅县城。同年编纂《浙西水利备考》一书,江声帆影阁首刊、光绪四年重刊,今馆藏于南京图书馆。帅承瀛是一位从古代走向近代转折时期的封建社会的封疆大吏,以古人眼光,是一代探花、“一代名臣”,但放到大的历史背景来看,他与同时或稍晚的陶澎、林则徐、魏源等人有相近的近代改良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将帅承瀛纳入经世派研究,贺长龄、魏源汇编的《皇朝经世文编》就收入了帅承瀛关于改革盐政弊端的奏折,只是帅承瀛过早功成身退、韬光养晦,不及后来者更为激进、突出罢了,但他晚年又极力推荐林则徐禁烟,仿佛也可以窥探出他忧国忧民、改革弊政的改良思想。不过,帅承瀛治浙也曾发生误杀陆名扬一事,《清稗类钞》一书中曾以专文《吴名扬保全射村人》详记此事,《清史稿》中仅以“由於官吏之酿变,深悔之”寥寥数笔叙之。浙人为感激帅承瀛的恩德,在其卸任后于西湖之畔专建帅公祠纪念。 帅承瀛的学生、著名文学家、楹联大师梁章钜(—)所著《楹联丛话全编》之《楹联三话》卷上中《西湖帅公祠联》一文载:“西湖平湖秋月之左,有帅仙舟师生祠。盖师抚浙有遗爱,士大夫感不能忘,故立祠以报之。姚亮甫(—)中丞题楹柱云:‘报国有同心,两地风波皆梦幻;还乡传旧德,千秋涕泪满湖山。’自注云:‘感旧书怀,缘道光二年与余同道诬陷也。’按:仙舟师为道光间名巡抚,时京中有舆评云:‘今天下需才孔急,而有两好巡抚,一聋一瞽,皆投闲置散,甚为可惜。’一指吾师,一指亮翁也,宜两人相契之深矣。”此文道出帅承瀛在抚浙期间亦遭受构陷,此后帅承瀛渐生淡出官场的想法。道光八年借眼疾乞假告归,治理家业,修葺祖坟,并主持编写《怡怡堂帅氏宗谱》。 此后,帅承瀛虽两度(年、年)任湖广总督(正一品),又两度以眼疾告假回梅调养。年,道光帝御赐“一代名臣”.匾额。年林则徐继任湖广总督后,帅承瀛积极支持和举荐他禁烟。年,任钦差大臣,奉命按抚两浙,途中染疾,返回后病逝于家中,享年75岁。 道光十六年十月(年),林则徐作《帅仙舟中丞七十寿序》,称:“大中丞黄梅帅公,由一甲第三人入词馆,历坊寺,跻卿贰,出为浙江巡抚。奉太翁讳,以哀毁得目疾,释服请于朝,回籍医治,至是逾十年,而公年已七十矣。方公巡抚浙江也,某备兵杭嘉湖,辱知最深,得以见公之行事而识其用心,古名臣无以加也。盖古名臣所以兼济天下者,有德、有才、有学。德以立其体,才以达其用,学以剂其偏。德立而才不副,无以治事理之纷;才达而学不纯,无以得措施之大。然而兼之者难矣。” 清朝还有一副名联将帅承瀛和姚文田(—,嘉庆四年状元)的名字嵌入:“姚文田号秋农,彭邦畴号春农,两个农夫,空想田畴之乐;帅承瀛字仙舟,何凌汉字仙槎,一行仙吏,同登瀛汉之天。” 《清史稿》又载:“承瀛弟承瀚,嘉庆十年进士,由翰林院检讨(从七品)历官至副都御史(正三品),方正负时誉,名亚于承瀛。殁,祀乡贤。”帅承瀚也擅长诗文。 帅承瀛生有四子,宗栻(号授云,—)、宗建、宗槎、宗楫(号小舟)。授云长子帅远燡(—.11.19),字逸斋,资质聪颖,酷爱读书,七岁能诗,号称“神童”,从小随侍祖父帅承瀛。年拔贡,年道光帝笃念其祖父病逝特赐远燡为举人。道光丁未(年)成进士,当年同举进士者有李鸿章、郭嵩涛、陈鼐,被曾国藩称为“丁未四君子”。宦游京师时,“不妄交,所与游皆当代名人,以经世学相切劘,而以湘潭曾公尤笃”(朱孔漳:《中兴将帅别传·帅远燡》)。初,改庶吉士,授编修(正七品),后纳赀江西委用道(正四品)。 年,太平天国军攻陷九江,黄梅旋即大乱,帅远燡侨居浙江,后得知祖父帅承瀛墓为义军捣毁。王闿运《湘军志》载:“远燡,名家子,早入翰林。祖父承瀛为浙江巡抚,还葬时殡供甚盛,及寇乱,黄梅奸人发其墓。远燡发愤思复仇,走谒曾国藩,国藩以忧归,遂游军中。”帅远燡报仇心切,自募千人成一军投靠曾国藩,等待时机。 帅远燡书生意气,却又缺乏实战经验,喜好纸上谈兵。《湘军志》《中兴将帅别传》等书载:“公愤甚,拊髀叹曰:时事至此,吾世受国恩,职侍从,不搤腕一言,其曷以称上明旨?即死何以见祖考地下?乃上封事万言,大恉在一兵权、申国法、求人才、筹国用,而指斥当轴者尤切”;“.时湘军朴鲁,凡京朝官从军者皆帕首腰刀,习劳苦,无敢鲜衣美食,而公雍容文儒,舆服都丽,虽强自刻厉,趋跄、言论,灿如也。见者倾慕,皆叹曰:衣冠中自有人。众劝公宜居幕府,公奋欲自将,又以前上封事厉诋军中封疆大臣,大臣切齿,非立奇功不足自表异,乃募千人,独将一军,倚周凤山老将,与合屯,以十月癸丑抵东乡。会伪翼王石达开自皖南来犯,凤山先溃,公所募新军见之惧,亦溃走。公怒斩退者,手剑直前搏战,力竭死之,尸被残。” 帅远燡的书生意气还体现在慷慨大度,一掷千金而不屑。《中兴将帅别传·帅远燡》:“公为人倜薏伉侠,麾斥千金不屑意,赴人之急蹈水火不辞。寓严州,倡建千人塔,为掩骼计。友人来京邸暴卒,公质貂裘营葬。塾师戚某,其父客吴门,卧病,公逆以归,终于家,医药丧葬皆任之。” 除《清史稿》《湘军志》《中兴将帅别传》等书记载帅远燡生平外,清人李元度有《江西用道前翰林院编修帅君传》。帅远燡逝世后,咸丰帝特旨赐封“文毅公”谥号,并建“帅文毅公祠”(五十年代建粮仓时被毁,旧址在今粮食幼儿园一带)。其诗文豪迈有奇气,光绪八年刊有《帅文毅公遗集》,二十三年黄梅县署刻有《帅文毅公遗稿》,后人存有精编。 帅远燡殉难后,帅小舟曾以其死事之惨告与曾国藩,文正公家书记其事曰:“帅逸斋之叔号小舟者,于初二日来,携有张六琴太守书缄,具告逸斋死事之惨。余具奠金五十两,交小舟为渠赴江西之旅资。又作书寄雪琴,嘱其备战船至广西,迎护逸斋之眷口,由浙江来,又备舟至省城,迎护逸斋与其侄之灵枢于南康,会齐同出湖口,由湖口段窑至黄梅帅宅,不过数十里耳。前此仙舟先生墓门,被贼掘毁,余曾寄书润芝中丞,莲舫员外,筹银三四百两,为修葺之资。此次小舟归里,可一并妥为安厝,少有余资,即以赡济逸斋之眷口,然亦极薄,难以自存矣。”曾国藩咸丰九年十一月初五(年冬)路经黄梅时,还打听过帅远燡的后人,帅远燡的三儿子禹九当时十岁左右,在塾师蒋澹的带领下面见曾国藩,曾国藩好生宽慰并教导了他。 帅远燡逝世后,年帅小舟也逝世了,黄梅帅氏开始衰落。太平天国之时,黄梅大乱,百姓抗缴租税,许多大家族都相对衰落了,如喻氏,而帅氏最惨,同光之时,帅承瀛的许多孙辈、曾孙辈开始纷纷离开了探花府,散居在下新、五祖一带,渐渐成为贫民。如帅承瀛最小的孙子帅敬斋(—,帅小舟之幼子)仅仅只童年时享受了“探花府”的荣华富贵,成年后不得不离开“探花府”,过上普通贫民的生活。他的一些子孙甚至到了乞讨的地步。留在“探花府”的帅承瀛子孙也渐渐看不住家产,任其日渐残败、萧条,大革命时期成为革命分子出没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完全被炸毁,解放初改为城关小学。“探花府”的辉煌不过五十年。 远燡有子禹九,禹九之孙为革命家、湖北省委副秘书长、卫生厅厅长赵家驹(原名帅启疆,—)。远燡(逸斋)之弟育斋,育斋之子殿九,殿九之孙为革命家、文化部副部长、粮食部部长、湖北省委书记赵辛初(.3—.11,原名帅启泰)。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反复无常,帅承瀛和他的子孙辈汲汲于功名,衰落之后,孙子的曾孙辈却又都成了革命家。 附带提一笔,帅远燡之后,帅家直系后裔无一人取得功名,只有一个族侄帅培寅(—),字畏斋,光绪进士,曾任谷城县知事、湖北通志馆馆员、黄冈中学校长,谷城人辑有《县知事帅培寅文稿》。赵辛初(帅启泰)是他的族孙,在武昌求学时曾寄居在他家里。 黄梅的几大辉煌家族中,最耐人寻味的是帅氏家族,它的勃兴、衰落都是如此,有兴趣者不妨再深入探访之。 作者眉睫简介 眉睫,原名梅杰,年生,湖北黄梅人。研究现代文学、儿童文学和鄂东文史。年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现任中国外文局海豚出版社策划总监,目前主持的国家出版工程有《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精品书系》(中、英、韩文版)、《丰子恺全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民国儿童文学教育资料及研究》(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项目),主编《林海音儿童文学全集》《冰心儿童文学全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故事全集》等数百种儿童读物,并参加《荆楚文库》的点校工作,为首批入选的点校工作的学者。著有《现代文学史料探微》《文学史上的失踪者》《废名先生》《梅光迪年谱》,编有《邓文滨集》《喻血轮集》《喻文鏊集》等。 点击识别以下北京白癜风最好医院在哪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