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7/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来源:海通期货

作者:韩瑞卿

  摘要:

  需求边际增量有限,而随着产能的持续释放,压制PTA和乙二醇持续维持低估值,下半年的价格将取决于上游原料原油和煤炭等资源品价格的走势。由于较高的能源价格,使得美国持续的高通胀,美国将通过加息政策打压通胀;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放松疫情政策,需求正在迅速恢复,全球较低的原油和成品油库存将支撑原油价格高位震荡为主,预计PTA价格将跟随原油价格高位震荡为主,随着产能的持续释放,供应压力持续增加,将持续压制乙二醇价格低位运行,以倒带高成本的企业停车检修或退出市场。期间的短线操作机会主要来自于投产不及预期和装置集中检修带来的估值修复。

  风险:疫情的不确定性风险;新增产能推迟投产以及原油等资源品价格大幅波动扰动市场节奏。

  一、年PTA、乙二醇行情回顾

  从1月1日到6月10号最高点,PTA主力连续合约价格上涨了54%,而同为聚酯原料之一的MEG价格上涨了7%,09合约两者价差最高达,为什么同为聚酯的原料两者的走势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同时,随着年12月9日,恒力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开工,下游化纤民营企业向上游炼化领域转型,打通了炼化-PX-PTA-聚酯全产业链条。目前PTA产能主要集中在恒逸、荣盛、恒力、桐昆、新凤鸣等9家集团,这些产能占国内总产能的78。新投产的装置单套产能大多都在万左右,单耗更低;另外炼化一体化装置打通了上下游,更注重的是全产业链的综合利润,而不在局限于单个环节的利润;另外,由于产能比较集中,在行业的话语权也比较大。

  2月份底,随着俄乌冲突的进一步激化,受避险情绪影响,原油价格暴涨;3月8日,WTI原油、布伦特原油收盘价分别报.98美元/桶和.7美元/桶。而后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受俄罗斯原油大幅减产的预期影响,原油价格再次震荡上涨。随着成本的不断提升,PTA的加工差大幅收窄,3月中旬最低时加工差只有-元/吨,除去醋酸的成本,每吨的加工差为-元左右,持续的亏损倒逼企业开始停车检修,除了小装置检修外,大的装置如逸盛、恒力、福海创、新凤鸣、虹港石化等也陆续检修负,开工负荷一度达到70%以下,使得供应大幅的减少。虽然去年下半年投产了逸盛新材料1期万吨产能,今年1月份又投产了逸盛新材料2期的万吨装置,但由于开工负荷的降低,1-5月份国内PTA的产量累计同比增长6%。另外,海外装置的不稳定,使得国内PTA的出口维持强势,1-5月份PTA出口.66万吨,累计同比增加%。其中1月份出口41万吨,创历史月度新高;1-5月份出口量占同期总产量的7.3%。开工负荷的快速下降和出口量的大幅增加,使春节后PTA的去库非常顺畅,仓单也一直是近几年的低位,3月初仓单最高时也只有6.6万张,虽然下游需求疲软,但随着成本的抬升,较低的库存使估值快速修复,支撑PTA价格凌厉的上涨。我国乙二醇一直高度依赖于进口,从年开始,随着国内煤化装置的快速投产和民营炼化一体项目的集中投产,国内产能快速提升,除年外,年-年我们乙二醇年

  均产量以13%以上的增速快速增长;特别是近3年,产能再次集中释放,年我国投产8套装置,产能增加万吨,产能增速达46.8%;年我国再次投产8套装置,产能增加万吨,产能增速达31%;今年1-6月份,我国产能增加万吨,产能增速达21%。乙二醇行业没有经历过长时间大幅的亏损,所以每家企业都想活下去,虽然竞争激烈,但没有大规模的企业退出;目前我国有49家生产企业,其中最老的装置是年投产的上海石化的两套装置,这49家企业的装置产能从4-5万吨的小装置,到近两年投产的恒力石化和卫星石化万吨装置都在运行。虽然今年亏损幅度较大,但每家企业也都在撑着;只要有利润,暂时停车的企业就能很快复产。另外,海外货源仍在持续的流入,这也使得上半年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推高成本的同时,虽然国内开工负荷不高,但仍然没有快速去库的主要原因。春节过后,虽然乙二醇价格在俄乌战争初期跟随原油价格有过短暂上涨,但随着俄乌战争的僵持,原油价格快速回落后,受持续走高的库存压制,乙二醇价格持续低位震荡。而后,随着原油的再次上涨,成本不断抬升,企业亏损再次扩大,今年3-6月份,海外外采乙烯和石脑油装置的亏损一直维持在美元/吨左右,而国内装置的亏损幅度也一直在元/吨左右,较差的效益使国内外多套装置被迫停车检修,如国内的扬子石化30万吨装置于3月4日停车检修至今仍未开车,新疆天业35万吨装置4月初停车检修至今仍未开车。国内装置开工负荷5月中旬降至最低点56.45%,目前仍在57%附近震荡。除国内装置外,海外装置也由于持续的亏损被迫停车检修,如台湾南亚4#72万吨装置自3月29日开始停车检修仍未开车,韩国韩华道达尔12万吨装置、韩国KPIC18.5万吨装置于2月底降负生产,韩国乐天大山1#30万吨装置于3月20日停车检修仍未开车等。国内价格的持续低迷,也使得较多的货源转到其他价格更高的地区,如台湾、伊朗的大部分货源在5月份去了印度等地,1-5月份,国内进口量累计同比减少4%。受供应减弱的预期,和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影响,4月底国内乙二醇价格修复估值开始反弹;5月份,受国内复工复产预期的和卫星石化万吨装置降低开工负荷的消息带动下二次反弹。但6月中旬,美国通胀数据再创新高,随着美国加息75个基点预期的逐渐清晰,原油价格开始高位震荡回落,受高库存压制的乙二醇价格再次承压大幅回落。

  二、需求:内需疲软,出口仍维持强势

  3月中旬开始,国内多个地区爆发疫情,吉林、上海、深圳等地陆续启动封闭管理,原本线下开展的各种展销会也转移至了线上,杭州市的四季青、浙江轻纺城等大型批发市场被迫阶段性停业。同时各地封闭管理也使得物流运输的受阻,从生产企业的原料和成品运输,到纺织

  服装的销售环节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从上半年统计局的数据来看,1-5月份我国零售消费总额17.17万亿,累计同比增加-1.51%。纺织服装零售总额为.7亿元,累计同比增加-3.43%,网上零售穿类的销售额累计同比仅增加了0.9%。虽然国内消费并不理想,由于海外已经完全放开,带动出口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速。1-5月份我国纺织品出口亿美元,累计同比增速12%,其中服装类出口亿美元,累计同比增长7%;纺织品出口亿美元,累计同比增加15%。从总额来看,仍保持较高的增速,但从市场份额来看,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占比在逐渐走弱,以日本为例,无论是其从亚洲进口服装的金额还是数量来看,中国的占比都在持续下滑,去年4月份,从中国进口服装的金额占亚洲进口总额的84.9%;今年4月份,从中国进口服装的金额占亚洲进口总额的79.9%。去年4月份,从中国进口服装的数量占从亚洲进口总数量的89.6%,去年4月份,从中国进口服装的数量占从亚洲进口总数量的81.7%。从数据我们看到,东南亚等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增速却在大幅提升,1-5月份越南纺织品累计出口额达.32亿美元,累计同比增速22.28%;服装累计出口1.84亿,累计同比下降51%。

  从出口增速上来看,仍保持较高的增速,但从需求端来看,后面却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以美国为例,4月份经过季调后的服装零售库为.87亿美元,前6年的最高值.97亿;4月份经过季调后的批发商库存为.65亿美元,较前6年以来的最高值亿美元增加16.7%。4月份经过季调后的美国服装零售库销比是2.12%,远低于年之前的2.5%左右的库销比;但4月份经过季调后的美国非耐用品服装及面料批发商的库销比为2.42%,除了低于年外,高出其他6年均值0.4%。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美国消费在下降,港口拥堵的得以缓解后,使得批发商库存大幅上升,目前的消费不足以支撑服装渠道商继续主动补库,从而使前道的服装生产企业也面临订单继续下滑的风险。另外,3-5月份受国内疫情影响,部分海外订单特别是远洋订单转移到其他地区或国家,由于已过打样期,今年这部分订单难以再转回国内,预计后期出口市场难以维持目前的高速增长,纺织服装的出口或将有所回落。

  三、聚酯:产能持续释放,需求不足压制开工负荷持续走弱

  年1-6月我国聚酯装置投产万吨,其中长丝96万吨,瓶片60万吨,短纤30万吨,工业丝30万吨,薄膜25万吨,切片20万吨。产能同比增加4%。上半年,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导致多地纺织服装批发市场被迫阶段性的关停;特别是3月中旬开始,上海以及周边地区疫情严重,多地实施了严格的防控政策,由于华东地区是我国聚酯生产和消费的主要集中地,华东地区的从严防控政策对上半年春季的旺季需求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造成春装库存大幅积压同时也导致上游供应商回款缓慢,较紧的资金和持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以及高企的产成品库存,使织造企业的采购积极性明显降低,织造端开工负荷持续维持在的低位,4月初最低时开工负荷只有37%左右,虽然目前有所恢复,但6月份月均开工负荷仍在55%左右。

  虽然期间聚酯工厂也在不断的促销,部分投机需求进入,带动聚酯产销阶段性放量,但总体产销持续维持低位,使得聚酯端被动累库,聚酯端库存连创新高,4月底POY库存最高时达36天,FDY库存达31天;聚酯的高库存倒逼聚酯端的开工负荷持续回落,4月底时最低时达到79.3%,虽然目前开工负荷有所提升,但仍处于季度性低位。根据CCF统计,1-5月份国内聚酯产量为万吨,累计同比增长1.1%。P10虽然我国需求疲软,但聚酯原料出口持续维持较高的增速,1-5月份我国聚酯净出口量在.76万吨,累计同比增速17.33%;主要由瓶片的出口量的大幅增加带动,其累计同比增速达41.9%;而长丝的出口量累计同比下降4.35%,短纤的出口量累计同比下降2.69%,虽然切片和薄膜的增速比较大,但出口量较小,对整体影响不大。我国瓶片的产能约占全球产能的30%左右,受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影响,海外瓶片生产企业开工负荷不高,造成瓶片供应的不足;而国内由于成本价格较低,供应相对稳定,海外供应的减少和需求的增加,带动国内出口量自去年四季度开始大幅增加。另外,后期海外新增的装置并不多,预计瓶片的出口仍将维持稳定。

  下半年我国聚酯产能投放约万吨,其中3季度万吨,4季度万吨。由于上半年需求的疲软,从渠道商到织造端以及聚酯端整个产业链库存累积较多,虽然9-10月份是需求旺季,但整个产业链积压的产成品库存很难在1-2个月内快速消化;另外部分4季度投产装置的产量将会明年1季度释放,预计全年聚酯产量累计同比增加约3%左右。

  

  

  

  四、PTA:需求疲软,压制开工负荷维持低位,成本仍将是支撑价格的主要驱动

  从下半年的投产来看,预计有万PTA装置投产,恒力石化预计投产一套万吨装置,大概在3季度末;富海集团的PX装置预计在10月份左右投产,预计配套的万吨PTA装置会在11月份左右投产;桐昆石化万吨产能预计投放在四季度末,对今年影响较小。出口方面,上半年从我国进口量较大的国家主要是印度、土耳其、和越南、阿曼。作为传统纺织大国的印度和土耳其,近两年聚酯装置保持较高的开工负荷,最高时开工负荷达到90%以上,除其本土的PTA供应外,由于我国价格相对较低,也使得其加大了对我国的采购力度。而由于台湾亚东装置意外延长停车和其国内聚酯开工负荷相对较高,1-2月份越南增大了对我国PTA的进口量。

  总体来看,国内PTA的供应相对稳定,同时价格也更具优势,预计后期我国PTA出口量仍将持续增加。随着需求旺季的到来,3季度的开工负荷将会有小幅的提升,根据聚酯的产量,我们对3季度PTA的开工负荷分别给73%,75%,74%左右的预估,使国内PTA的保持供需平衡而不致于累库;随着上述两装置的投产和四季度需求的回落,预计11月份和12月份的开工负荷将需要大幅的下滑来保持供需平衡,达到不累库的目的,否则11-12月份将大幅累库。

  五、PX:国内供应维持高位,需求放缓,加工费将持续收窄

  6月1日-8日PX价格上涨美元/吨,并创下了近9年的新高;PXN从3月初的55美元/吨,到6月9日最高时上涨到了美元/吨。这也是从年国内装置大幅扩能后的PXN价格首次突破美元/吨。随着新增产能的持续释放,自年下半年以来,PX利润被持续压缩在美元以下,较低的效益压制PX装置的开工积极性,亚洲PX的开工率持续维持较低水平,1-5月份亚洲PX产量增加不到1%,这也导致我国PX进口的大幅回落,今年1-5月份我国PX进口量约.8万吨,同比降低11.9%。

  随着海外出行政策逐渐放开,成品油需求大幅增加。自俄罗斯受到制裁以来,俄罗斯油品出口受限,导致美国FCC原料供应紧缺,迫使美国转而寻求其他调油料。考虑到甲苯和MX相比于FCC汽油有更低的RVP,因此芳烃对夏季汽油的掺混变得更具有吸引力。美国调油料紧缺造成了亚美芳烃价差大幅走扩。同时调油需求的增加造成芳烃化工原料供应的减少,使得美国开始从其他市场补充PX。据了解,5月至少有5万吨的PX从亚洲出口到了北美市场,亚美套利窗口的打开,也带动亚洲PX价格强势上涨。从7月初至9月第一周,为美国传统出行高峰期;目前亚洲PX开始交易的是8月份为主的货源,甚至开始9月份的货源;再加上亚洲到美国1个月左右的船期,从时间上来看,已经赶不上美国出行旺季了,那么预计后期亚美PX套利的空间将大幅的回落。PX价格的暴涨,带动PX的加工利润暴增,这也带动了国内PX开工负荷快速提升,同时部分PTA工厂也在高位抛售PX。另外美国汽油价格也在持续回落,带动PX的价格快速回落。下半年我国仍有万吨的PX装置要投产,除富海集团的万吨产能的装置大概在10月投产外,其他万吨装置的产量大概率不会对今年有影响,主要影响的是明年的供应。根据国内PTA的产量来推算,假如每月的进口量维持在90万吨左右的低位的话,三季度国内PX装置的开工率需求维持在74%左右才能使国内PX维持不累库,四季度国内PX装置的开工率需求维持76%左右才能使国内PX不累库。

  六、乙二醇:产能持续释放,低价将倒逼高成本装置停车降负

  下半年国内预计有四套装置投产,从投产时间上来看,主要集中在四季度,产能释放主要在年1季度,对下半年有影响的只有山西襄矿泓通煤化工20万吨装置,对下半年影响有限。根据聚酯需求量加上其他需求,全年乙二醇的供应增速应保持在3%左右;假设后期月进口量维持在55吨左右,则下半年国内乙二醇平均开工负荷在61%左右才能保证不再累库。较弱的需求,将持续压制对乙二醇的需求,预计后期仍将以低价挤出多余的产能和进口货源为主。

  七、结论及操作策略:

  需求边际增量有限,而随着产能的持续释放,压制PTA和乙二醇持续维持低估值,下半年PTA的价格将取决于上游原料原油价格的走势;由于乙二醇产能的持续释放,则需要低价去限制产量的增加和进口量。较高的能源价格,使得美国持续的高通胀,假如美国持续压制原油价格来遏制通胀,预计原油价格将重心持续下移,从而带动PTA价格下行。期间的短线操作机会主要来自于投产不及预期和装置集中检修带来的估值修复。

  八、风险提示:

  (1)疫情的不确定性风险

  (2)新增产能推迟投产,以及原油等资源品价格大幅波动扰动市场节奏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鄂ICP备20000666号-5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