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2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拼多多运营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s://m.sojk.net/yinshijj/26700.html
医院订阅哦!

仿照文学著作的意境

杏花春馆与杜牧《清明》

杏花春馆是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后湖景区西北部。本景内有一座重檐四方亭,外檐悬雍正御书“杏花春馆”彩画木匾。馆旁岩石上刊刻乾隆九年()御制“杏花春馆”诗。诗序曰:“由山亭迤逦而入,矮屋疏篱,东西参错。环植文杏,春深花发,烂然如霞。前辟小圃,杂莳蔬蓏,识野田村落景象。”诗曰:“霏香红雪韵空庭,肯让寒梅占胆瓶。最爱花光传艺苑,每乘月令验农经。为梁谩说仙人馆,载酒偏宜小隐亭。夜半一犁春雨足,朝来吟屐树边停。”

杏花春馆的建筑意境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后人因此常用“杏花村”作为酒家的名称。圆明园的杏花春馆“环植文杏”,春天的时候杏花盛开,“烂然如霞”。周围种植各种瓜果蔬菜,是一片田野村落的景致,宛若诗中的“杏花村”。杏花春馆是清代皇帝查看农业生产情况的地方,所谓“每乘月令验农经”,表现了统治者对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视。

武陵春色与陶渊明《桃花源记》

武陵春色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本景园林植物号称山桃万株,东南部以叠石为胜,可乘舟沿清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世外桃源”。该景群四周环山,山外东临巨池,余皆清溪环绕。乾隆九年御制“武陵春色”诗序云:“循溪流而北,复谷环抱。山桃万株,参错林麓间。落英缤纷,浮出水面。或朝曦夕阳,光炫绮树。酣雪烘霞,莫可名状。”诗曰:“复岫回环一水通,春深片片贴波红。钞锣溪不离繁囿,只在轻烟澹霭中。”

武陵春色是一处摹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文字写道: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这段记载与武陵春色景区的景色十分相似,“循溪流而北,复谷环抱。山桃万株,参错林麓间。落英缤纷,浮出水面。”《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来也有经世治国的理想,不过现实环境不允许他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只好辞官隐居,他无法改变这种黑暗的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不过圆明园中的武陵春色景区只是模仿了《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的美景,并没有表达丝毫对现实的不满,因为武陵春色就是清朝统治者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是他们休闲游赏的佳地。

夹镜鸣琴与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夹镜鸣琴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福海南岸。本景内有一座四方重檐高台桥亭,挂乾隆三年()九月御书“夹镜鸣琴”彩木青字匾。乾隆九年()御制“夹镜鸣琴”《调寄水仙子》词序曰:取李青莲“两水夹明镜”诗意,架虹桥一道,上构杰阁。俯瞰澄泓,画栏倒影,旁崖悬瀑,水冲激石罅,琤琮自鸣,犹识成连遗响。词曰:“垂丝风里木兰船,拍拍飞凫破渚烟。临渊无意渔人羡,空明水与天。琴心莫说当年。移情远,不在弦,付与成连。”

根据此词序所说,夹镜鸣琴的建筑思想是取自李青莲“两水夹明镜”诗意,李青莲即李白,“两水夹明镜”一诗取自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诗,全诗如下: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是一首风格独特的怀旧诗,前面主要内容是写景状物,描写了登上谢脁楼所见到的美丽景色,而在最后点明怀念谢脁,抒发了诗人对先贤的追慕之情。“两水夹明镜”中的“两水”是指宣城的宛溪与句溪。宛溪上有凤凰桥,句溪上有济川桥;这两座拱桥桥洞及其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圆形,像明亮的镜子一样,此句形容湖水十分清澈。夹镜鸣琴位于圆明园中最大的湖福海边,福海中也有拱桥屹立,就像李白诗中所描写的宣城谢脁北楼周围的景色一样,在仿照诗中的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沾染了些许诗意。

濂溪乐处与周敦颐《爱莲说》

濂溪乐处,亦称慎修思永,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圆明园西北部,是一处山拥水抱的园中之园,主景居于岛上。慎修思永正殿九间,前后抱厦各五间,外檐悬“慎修思永”匾,内檐额曰“濂溪乐处”。慎修思永殿东南河池上构曲廊亭榭,北廊中架敞榭三间,额曰“香雪廊”,为雍正御书。折而东廊外四方亭,额曰“荷香亭”,为乾隆三年()御书匾文。乾隆二十七年()“荷香亭”御制诗曰:“去岁淤泥才种藕,今年凭槛藕花开。濂溪卉里称君子,雅叶菁莪乐育材。”荷香亭折而南为“芰荷深处”殿五间四围廊。这一组水上廊榭,是凭槛赏荷佳处,亦总称芰荷深处。很明显,濂溪乐处是以荷花为主题而设计的景区,乾隆九年()御制“濂溪乐处”诗序曰:“苑中菡萏甚多,此处特盛。小殿数楹,流水周环于其下。每月凉暑夕,风爽秋初,净绿粉红,动香不已。想西湖十里,野水苍茫,无此端严清丽也。左右前后皆君子,洵可永日。”诗云:“水轩俯澄泓,天光涵数顷。烂漫六月春,摇曳玻璃影。香风湖面来,炎夏方秋冷。时披濂溪书,乐处惟自省。君子斯我师,何须求玉井!”这里的“濂溪”指的就是号称濂溪先生的周敦颐。

周敦颐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宋熙宁四年(),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到星子后,他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散文佳作《爱莲说》。兹录原文如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圆明园的濂溪乐处遍植荷花,清帝企图通过盛开的朵朵荷花来表达对濂溪先生高贵、正直的品格的企慕之情,认为自己是与濂溪先生一样独爱莲花之高洁的同道中人。

精彩回顾:

圆明园研究

圆明园景点建筑命名对古代文学遗产的继承与发展(上)

[作者]

鲁紫鹃

[编辑]

付怀东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鄂ICP备20000666号-5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