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8/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基围文化

01

基围人

“基围”,是深圳西部珠江口滩涂沿岸堤坝内养鱼虾的鱼塭(塘),当地人把堤围起来种稻的叫“沙田”,在沙田堤坝上搭建吊脚草棚而居的村子叫“基围”,在基围祖祖辈辈生产生活的人叫“基围人”。

02

原来的基围人现在都在哪儿?

目前深圳的“基围人”人数约有1.5万,主要分布在南山区大新、白石洲、蛇口及宝安区的新安、西乡、福海、沙井等沿海地带。

03

什么是基围文化?

什么是基围文化?在宝安靠近珠江口一带,生活着一批早期的移民、拓荒者,他们漂在海上、以渔业为生,被叫做“水流柴”或“无门闩”。新中国成立后,“水流柴”上岸开始围垦,养鱼养虾,被人们称为“基围人”,如今了解他们身世的人已经不多。陈伯介绍,“水流柴”在海上作业时会碰到海盗,被抢劫的情况经常发生,“基围人”养鱼养虾最怕台风,台风一来,茅棚被刮倒,鱼虾被冲跑。“水流柴”和“基围人”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对抗天灾人祸,形成了独特的基围文化。

04

原来常吃的基围虾,是基围人养殖的虾

基围人经营的水产品最出名的是基围虾,因产自“基堤鱼水围”而得名,以其壳薄、肉质嫩滑、味道鲜美而闻名。解放前后,基围人养虾全是自然放养,产量较低,每亩的年产量在5公斤以内。改革开放后,基围人改造了传统鱼塭,推广人工养虾方法,产量立即提高数倍。年,深圳基围人养虾专业户近家,仅是翻身管理区就有70多户。每天天未亮,他们就捞起活虾,装上机动小船运往香港市场,卖给摊档。

来源:网络

特别推荐

01

回望流水柴

—福海基围人口述史

索书号:I/

馆藏点:福海街道分馆特色馆藏阅览区(不外借,可在馆内阅览)

02

内容简介:

本书由基围人陈诉年-年福海基围人口历史。

福海历史的变迁能在本书中大致的体现。

01

福海基围咸水歌谣集

索书号:I.8/

馆藏点:福海街道分馆特色馆藏阅览区(不外借,可在馆内阅览)

02

内容简介:

咸水歌,顾名思义是带“威味”的,流行于沿海渔民的民间歌遇,又称“咸水叹”“强家歌"。客家山歌,是山区村民流传带有“山味”的民歌。相对于海边的咸水歌,山川丘陵里的客家民歌,便被称为“淡水歌”。

01

点亮渔火

索书号:J93/18

馆藏点:福海街道分馆特色馆藏阅览区(不外借,可在馆内阅览)

02

内容简介: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先行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这里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成果的生动。

和平社区地处福海街道湾区腹地,伴随着共和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它从贫困走向富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重要组成因子,在这片土地上,演绎了一个个传奇的故事。

1

END

1

扫码加福海街道分馆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鄂ICP备20000666号-5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