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是怎样发病的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236949.html
                            

原创陈姝深圳商报

产业扫描

深圳智能终端产业呈现强大韧性

全球智能终端市场今年的开局并不算好,但深圳的智能终端品牌却逆势增长。

捷孚凯市场咨询(中国)有限公司(GFK)最新数据显示,年第一季度中国笔记本电脑零售市场销量同比增6%,环比下降7%,但华为笔记本电脑却取得年第一季度零售市场销量同比增长44%、环比增长47%的佳绩。

在智能手机市场,深圳企业也保持了这样的势头。CINNOResearch数据显示,5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约为万部,同比下降19.7%,环比增长8.6%,销量规模上有所恢复。荣耀销量万部,同比增长70.9%,销量排名国内第一。

5月,荣耀手机销售万部,同比增长超七成,销量排名国内第一。读创/深圳商报记者廖万育摄

7月2日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深圳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智能手机、民用无人机产量分别增长.2%、.3%、78.8%、30.7%。

“没有差的市场和环境,只有差的应对。”荣耀CEO赵明用一句话道出逆势增长的原因。聚焦创新,打磨产品,这是深圳智能终端产业今年以来保持“韧性”的重要原因。

《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终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年)》(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将以构建关键核心元器件到高端整机品牌的完整产业链为目标,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扩大产业规模,到年将深圳建设成为全球手机及新型智能终端集聚区。

聚焦打磨产品

两千亿大产业韧性强

产线75%的工序由自动化设备完成,其中超过四成自动化设备自主研发,能实现精度达75微米、约一根头发直径器件的组装……这是记者在位于深圳坪山的荣耀智能制造产业园内看到的场景。

荣耀智能制造产业园里主要承担荣耀拳头产品的试产验证和量产工作。为消费者熟知的荣耀Magic系列、数字系列等高端精品手机就诞生于此。今年上半发布的《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揭牌榜及优秀场景名单》,共有4家企业示范工厂在深圳入选。其中,荣耀智能制造产业园是国内手机行业唯一的示范工厂。

该产业园所在的坪山区,近年来打造深圳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承载区,比亚迪和中芯国际等产业巨头均在此设厂,荣耀产业链上很多合作伙伴就在此落户,或即将入驻。

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圳智能终端产业年增加值已达到亿元。这个超两千亿的大集群中囊括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计算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非专业视听设备制造、智能消费设备制造4项中类、10项小类,涵盖了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平板、VR/AR、智能车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以及泛AIoT终端产品,产业链包含前端研发设计、上下游元器件生产、终端整机制造、应用服务等多个环节。

“在硅谷,你能完成创意,而在深圳,你能让产品落地”,深圳产业链配套能力强得到全球公认。深圳智能终端产业集聚了一批整机品牌企业、先进制造企业以及关键元器件和零部件供应商。除了华为、荣耀、创维等整机品牌龙头企业外,还有比亚迪、富士康、立讯精密等先进制造企业以及信维通信、深南电路、欣旺达、瑞声科技等关键元器件和零部件核心供应商,初步形成了集核心零部件研发、代工生产、品牌整机、生态建设为一体的智能终端产业体系。

立足自主研发

深圳品牌引领创新

曾是数码产品“山寨集中地”的华强北,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智能硬件创新“天堂”。一个智能设备所需要的所有元器件,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供应商。年,《经济学人》杂志就称,深圳是硬件创新者的最佳天地。华强北的变迁,是整个深圳智能终端产业立足创新、转型升级、发展壮大的缩影。

全球每三部手机中,就有一部手机上的零部件来自深圳的瑞声科技。这家成立于年的企业,目前是享誉全球的精密制造龙头企业。瑞声科技在全球配置创新资源,每年将营收的10%左右的资金投入研发。如今,它在微型声学、精密光学、电磁传动、MEMS传感器等领域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已申请专利累计超件,市场份额均居全球前列。

年以生产二次充电电池起步,现在已经成为万亿元市值新能源车企的比亚迪,核心业务覆盖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曾说:“比亚迪拥有技术‘鱼池’,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市场需要时,就捞一条出来。”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让比亚迪在制定战略时比别人看得更远、更深。

被称为“非洲手机之王”的传音通过手机供应链的深度定制合作,实现融合创新。除了手机,传音还在泛智能终端产业领域发力,创立了数码配件品牌Oraimo、定位中高端的家电品牌Syinix;旗下三大手机品牌TECNO、itel和Infinix也开始扩品类,推出了手机基础配件、智能穿戴、TWS耳机、笔记本电脑、电视等产品。

创新,也成为深圳智能终端企业对抗不利外部环境,保持稳健发展的“法宝”。

手机业务受挫,华为仍然在创新上持续投入。年,终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亿元人民币,可穿戴设备和智慧屏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搭载HarmonyOS(鸿蒙操作系统)的华为设备超过2.2亿台。“终端不仅仅只有手机,当用户被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包围,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终端,而是更为智能的体验,也就是以人为中心的全场景智慧化体验,这也正是华为终端的创新焦点。”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曾这样说。

手机市场高速增长时代已经过去,跨存量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行业的入局者不断涌现。在国内国际手机市场疲软的大环境下,中兴通讯消费者业务去年同比大增超过五成,今年还要挑战1.5亿部出货量目标。让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终端事业部总裁倪飞有底气的仍然是创新:“技术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这个行业只要停止创新,就会很快被淘汰。”

瞄准亿元

政府出招助产业做强

已经跨过两千亿大关的深圳智能终端产业,能否继续向前?

《行动计划》称,智能终端产业具有规模优势、集聚优势和产业化配套优势,但仍存在手机、电视机等优势产品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VR/AR、智能可穿戴等其他智能终端尚未形成规模,跨品牌、跨产品的生态体系尚待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有待提升等不足。

据深圳市工信局透露,接下来深圳将以构建关键核心元器件到高端整机品牌的完整产业链为目标,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力、高端制造能力和产业链配套能力,深化软硬件生态建设和质量品牌建设,持续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以手机为核心,以X种新型智能终端产品为辅助,布局N个互联应用场景的“1+X+N”智能终端产业生态体系,到年将深圳建设成为全球手机及新型智能终端集聚区。

记者留意到,与《行动计划》同日出台的《深圳市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中,有不少园区已将智能终端产业作为规划发展的重点,如燕罗先进制造业园区、福海-沙井先进制造业园区、西部先进制造业园区、中部先进制造业园区、黎光-银星先进制造业园区、高新南先进制造业园区等。

《行动计划》提出,将通过产业链协同工程、质量品牌提升工程、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制造能力提升工程、应用示范推广工程抢抓智能终端产业发展机遇。此外,深圳还将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科技研发等资金,实施智能终端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等专项扶持计划。充分发挥政府基金引导作用,拓宽产业融资渠道,支持产业集群中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境内外上市。

预计到年,深圳智能终端产业增加值超亿元,主要产品产量明显提高,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手表等优势终端产品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此外,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创新能力和制造能力不断提升、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

企业访谈

发展全屋智能创造产业增量

在日前出炉的《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终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年)》(简称《行动计划》)中,“加速全屋智能场景落地”已成为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四大应用示范推广工程之一。

经过多年的准备,华为去年推出“全屋智能”,截至今年4月已在深圳落地两家全屋智能体验店。华为终端BG首席战略官、全屋智能产品线总裁邵洋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推出智能终端相关支持措施,将助推全屋智能的发展,最终拉动新的消费需求,创造新的产业增量。

华为深圳全屋智能授权体验店展示的客厅场景。(华为供图)

全屋智能是空间交互革命

《行动计划》五次提到全屋智能相关内容,其中包括“鼓励发展定制化、智能化、场景化的全屋智能整体解决方案”“布局VR/AR、智能可穿戴、全屋智能等新兴领域重点项目”等。深圳发展全屋智能有哪些优势?华为为此做了哪些准备?

邵洋认为,智能终端产业在深圳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是原因之一,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领域,深圳都具有开展全屋智能示范试点的产业发展优势和基础设施条件。其次,深圳有相当数量的空间承载载体。深圳“十四五”规划提出,到年,建设筹集公共住房40万套。未来住宅新增和改造量持续增长,给深圳发展全屋智能提供了载体和空间。

居住空间、工作空间未来将迎来智能化,华为全屋智能就是瞄准这场变革发起的战略。为此,华为在连接、交互和生态三个方面做好了准备。年4月,华为正式发布“全屋智能”策略。今年3月推出了新一代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升级“1+2+N”战略。4月,华为在深圳开业的第二家全屋智能体验店就搭载了这一解决方案。

“全屋智能的本质是空间交互革命,未来家的功能将从单一的居住延展至娱乐、办公、学习等多属性,这对智能家居的交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邵洋说。

邵洋介绍,华为全屋智能升级有三大革新:数据集中,以系列化的主机作为运算中枢,将空间内的智能带电设备进行数字化及联网化,实现全屋互联;交互集中,设备交互方式从传统的分散独立控制变成集中交互设备统一控制,集中管理,控制更便捷,交互进一步提升为语音、视觉、传感自动控制等多模态交互,更加自然;广泛生态,联合行业灯塔品牌,并以华为技术加持,做到系统可视可控可联动。

瞄准智慧住宅、空间智能

第三方数据显示,以智能单品为主的增长趋势逐渐向全屋智能整体方案倾斜,预计未来5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将以21.4%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年市场出货量将接近5.4亿台,市场规模突破亿元人民币。

对于华为而言,全屋智能与其传统的业务领域有极大不同。邵洋认为,华为以前在移动端、出行端等领域给消费者带来了极致的体验。家是人的“港湾”,华为希望为消费者提供更舒适、智能、有温度的体验。

“华为不会跟风进入某一个赛道,在之前会进行至少3年的布局准备,同时要能发挥自己优势。”邵洋强调,HarmonyOS(鸿蒙操作系统)在软件和系统层面,做好了全屋智能的智慧支撑,华为作为连接类、智慧交互类产品提供商,也把多年行业优势,孕育到全屋智能中。

目前,华为正探索将全屋智能数字空间技术导入龙岗区公共配套设施项目。邵洋表示,华为进入智能空间领域。并不只是做全屋智能的智慧住宅,还做全业态的空间智能,包括智慧酒店、医院、智慧教室等,把便捷、舒适、智能的空间体验赋能各行各业。同时还会协助深圳政府正在进行智能化旧改项目,输出智能化建设标准,辅助龙岗区真正建设为全屋智能数字家庭的示范区。

拉动新需求,创造产业增量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近期出台,深圳加大力度支持“20+8”产业集群,并推出《行动计划》,邵洋认为这对全屋智能业务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邵洋说,“20+8”意见既体现了对未来产业的布局,也体现了发挥政府、市场协同效应的布局。深圳在智能终端上本身有很好的产业基础,这次加大力度打造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为全屋智能业务未来发展带来更大的动能。

邵洋表示,智能终端一般按照个人智能化、汽车智能化、空间智能化三种来划分。过去十多年,手机作为个人智能化中的核心设备,不仅自身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带动了个人属性较强智能终端,包括穿戴设备、平板、PC、App服务等;但智慧屏、音箱、路由、门锁、智能照明等设备的空间属性较强,全屋智能业务未来会成为这些行业发展新的土壤,协同起来创造更好的空间体验,拉动新的消费需求,创造新的产业增量。

专家解读

温晓君:完善产业链条发展智能终端

“这是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打造全球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的重要举措。”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温晓君近日接受记者采访,谈及深圳出台的《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和《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终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年)》时表示。

温晓君说,广东是全国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制造和服务基地,深圳拥有涵盖方案设计、零部件配套、整机制造到应用服务等产业链的全部环节,以华为、步步高、大疆创新、小鹏汽车等为代表,在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领域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深圳市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对大湾区和全广东形成了广泛的带动效应。”他说,智能手机方面,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发展前端设计、解决方案和应用软件,以东莞、惠州为主发展整机制造,带动周边中山、佛山等地相关配套的产业格局。无人机方面,形成了以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民用无人机产业集群,工业级无人机销售额占国内60%的市场份额。智能服务机器人方面,以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为代表的服务机器人产业集聚地在创新能力与影响力方面位于全国前列。智能可穿戴设备方面,深圳和广州共计拥有约家相关企业。虚拟现实设备和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深圳初步实现了产业集聚,成为推动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在年的产值已经超过亿元,到年要超过亿元。实现这一目标有哪些机会和挑战?温晓君分析说,可以从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来看。存量方面,现有智能终端产业链条和生态要进一步完善,增强供应链韧性,提升整机产品品质品牌。增量方面,发展面向智能、互联、健康、绿色的新型智能终端,包括VR/AR/XR、智能网联汽车、新型工业终端等。

《行动计划》提到了四个应用示范推广工程,分别是加速全屋智能场景落地、支持“VR/AR+”发展、打造智慧健康应用示范、抢抓智能车机发展机遇。对此,温晓君建议,这四个方面应同时发展,并行发力。

政策墙

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围绕智能手机、个人电脑、VR/AR、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车机、智能家电等智能终端产品,打造从关键核心元器件到高端整机品牌的完整产业链,加快应用软件、核心器件等关键技术突破,推动智能终端产业向福田、罗湖、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坪山等区集聚发展,打造全球手机及新型智能终端产业高地。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

关键数据

●年,智能终端产业增加值为亿元,到年,智能终端产业增加值超亿元;

●培育1至2个具有1+X+N的全系列产品制造能力的知名品牌;

●培育不少于15家细分行业领域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力争打造1个智能终端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

●布局不少于10个产业链关键环节攻关项目;

●建设1至2家“灯塔工厂”,建成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

●建设3至5个上下游产业链完备的细分领域专业园区。

商报君精选

等你来pick→

原标题:《瞄准亿元!深圳智能终端产业呈现强大韧性》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鄂ICP备20000666号-5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