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5/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孩子很小,才3岁半。家属说,孩子被关在了车里将近3个小时,车窗和空调都未打开。”

3岁女童被困车内数小时

抢救无效身亡

21日下午

深圳宝安福永塘尾村

一名3岁多女童被困

一辆红色的小轿车上近3小时

当时车上并没有打开空调或开窗

后被发现送医抢救无效死亡

记者了解到

事发于福海街道

事发后孩子由急救人员

送往医院抢救

街道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

“发生了不幸,悲剧啊”

但是具体的情况和原因

警方还在调查中

目前家属情绪悲伤

医院知情者透露

“很痛心,医院时,

已经没有生命体征,

呼吸和心跳都没有了,

医院仍然做了人道主义抢救。”

附近一商户老板称

事发那天下午天气炎热

太阳正好斜晒到停车位置

这样的悲剧着实让人痛心

但是类似的问题

却被很多家长一再忽视

近年来

类似的新闻

频繁出现

6月25日

湖南

4岁男童被托付给邻居照顾,却误被反锁车内。虽然及时送医,但最终还是抢救无效身亡。

两名男孩无故走入私家车玩耍,因操作失误关闭车门窒息死亡。

6月22日

广州

这样的悲剧本可避免

但是为何一再发生?

原因有二

一是危险意识不够

二是安全教育不足

专家表示

车内温度一旦达到42℃

被困的孩子就可能出现昏迷的情况

甚至连呼救的机会都没有

车内温度升至42℃

究竟需要多长时间

往下看,这组实验带您了解

↓↓↓

将温度计

放置于停在空旷广场上的车辆内

上午11点时

密闭的车内温度为30℃左右

8分钟后

车内温度便达到42℃

夏季天气炎热

秋老虎的猛烈亦不可小觑

车辆停在阳光直晒的路面上

相当于处在“上烤下蒸”的环境中

用不了多长时间

车内温度就可达到42℃这一危险数值

那么,将车窗留一条缝隙

情况会有所不同吗?

在相同环境和条件下

即使将车窗留一条缝隙

车内温度达到42℃

也仅用时10分钟

如果将车辆停在阴凉的树下

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情况会有所好转吗?

实验证明

在相同环境和条件下

车辆停在树阴下

可适当减缓温度升高的时间

车内温度达到42℃

用时18分钟

夏季高温炎热

秋老虎猛烈

密闭的车内

温度会高到您无法想象

为了避免类似悲剧

我们该怎么做呢?

如何防止孩子被困车内

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大人下车时要养成查看后座的习惯,即使是短时间下车也不能单独留下孩子。独自带孩子出门时,可将重要物品放在孩子身边,提醒自己还有孩子。

不要贴过暗的车窗膜

万一孩子被困车内,浅一些的车窗膜也好让自己和其他人及时发现孩子被困。

准备发声玩具

车内准备儿童哨子、小喇叭等发声玩具,能让孩子在紧急时吹哨子求救。

尽快解救

家长如果发现误将孩子锁在车内,应立即用备用钥匙打开,或敲碎车窗玻璃救助。一块玻璃和孩子的生命安全相比不足挂齿,第一时间报警!

作为路人,可以做些什么?

■当孩子已经无反应或表现出中暑症状,如皮肤发红、烦躁不安、抽搐,甚至昏迷,你要立即报警并拨打。同时寻找方法让孩子离开车内,转至通风、阴凉的地方。救出孩子后解开其衣扣,喷洒凉水降温,但切忌喷冰水。

■如果孩子意识清醒仍可正常回应时,应在警方到场前和其待在一起,同时呼唤他人帮助寻找车主。

孩子被困车内的4种救援办法

拨打救援电话

如果确定备用钥匙在短时间内无法找到,并且自身救援有困难,应迅速及时拨打救援电话或联系开锁公司。如果能拿到备用钥匙,应迅速找到备用钥匙开门。

安抚孩子情绪

发现儿童被困车内后,首先大人要保持镇定,然后再去安抚孩子的情绪。因为本身密闭的车厢内就缺氧,如果孩子大声哭闹,反而消耗体力,也增加了救援的难度。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不要让孩子紧张,尽量使其保持安静,等待救援。

引导孩子自救

如果被困孩子在3岁以上,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和理解能力,那救助者可以慢慢地一步步鼓励和引导孩子自助打开车门。前提也是要让孩子先冷静下来。

用安全办法砸开车窗

砸车窗也要有技巧。首先引导孩子坐到后排,捂住耳鼻口,以免受到惊吓。如果孩子太小,就要选择离孩子相对较远的车窗。而一般选择击碎的是驾驶座旁的玻璃,这既能确保把门打开,又有方向盘挡一下玻璃碎片,不至于溅伤孩子。

来源:人民网科普、央视网、《生命与灾害》杂志等

编辑:陈曦、戴欣怡(实习)

审核:冯书军陆文良

投稿:shmfrmt

.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鄂ICP备20000666号-5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