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每周日晚21:10

黄河电视台(电视上)

黄河Plus(手机上)

也能看到《天下寻宝》啦!

藏友们记得收看哦~

随着各大博物馆陆续开始预约开放,大家又可以开心地去欣赏各种宝贝了!但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事,博物馆里各色瓷器看起来很漂亮,可如果不看说明,就不知道它叫啥名字(小编曾经遇到过-_-

尴尬!)但只要看了这篇文章,你就可以放心看展览了哦!!!

瓷瓶名称大全(上)

直颈较粗,有撇口与直口之分,器腹均为扁圆,形如荸荠,圈足。清代康熙时首创,多为直颈。晚清同治、光绪时,官窑又流行这一造型,但均为粗短锥颈,荸荠形扁圆腹,圈足,造型千篇一律,鲜有变化。

清乾隆仿哥釉荸荠扁瓶

因形似纸槌而得名,造型为小口,细长颈,丰肩,圆腹。宋代汝窑中较多。

南宋龙泉粉青釉纸槌瓶

造型为撇口,长颈,溜肩,敛腹,圈足,下腹部浮雕一周菊花瓣为饰。清代康熙朝独特器形之一。

清康熙豇豆红釉菊瓣瓶

侈口,细颈,敛腹修长,卧足。器形曲折多姿,隽秀典雅,若悬垂的柳叶,又似亭亭玉立的美人,故又有“美人肩”之称。

清康熙豇豆红釉柳叶瓶

因瓶口如开放的花瓣而得名,细颈,圆腹,撇足。始见于唐,至宋代较为流行。

清乾隆青花寿山福海纹花口瓶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清道光斗彩团龙花口瓶

琮式瓶始出于南宋,宋代盛行仿古之风,这种瓶式系仿照周代玉琮外型并加以变化而成。明代石湾窑多产此类瓶,清代景德镇也有烧造,但仍以宋代龙泉窑制品为最佳。

宋代龙泉窑青釉琮式瓶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即一统瓶,瓶形为广口外撇,短颈,肩部宽与口相若,身如直筒状,平底,造型如粗壮的象腿,故此名“象腿瓶”。因“筒”与“统”谐音,有“大清天下一统”的寓意,多见于清初顺治、康熙两朝,品种有青花、五彩。

清初青花人物故事纹象腿瓶

喇叭状口,长颈,鼓腹,下敛,至底又广,形状略似凤尾,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产品多为民窑,品种有青花、五彩等。

清康熙五彩描金凤尾瓶

瓶式之一,因瓶的双耳上套有可活动的环而得名。装饰活环是明嘉靖以来流行的一种造型,此类瓶式清康熙及民国时期均有烧制。

清乾隆画珐琅五福捧寿夔耳活环瓶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口、颈相连,颈部较长,肩下渐硕,下腹部丰满,形如悬胆,故名。始见于明万历朝,流行于清代。宋代钧窑、哥窑、耀州窑都有此种制品。清代景德镇窑烧制的胆式瓶多为单色釉。

清乾隆祭蓝釉胆式瓶

首创于雍正,盛于乾隆,见有青花、粉彩及单色釉品种。烧制难度大于圆琢器,拉坯成形皆不易,因而存世者寥寥。

清乾隆天蓝釉六方瓶

束颈、丰肩、修腹、敛足,线条比例之和谐如观音玉立,故名。此式观音瓶创烧、流行于康雍间。

清雍正粉青釉观音瓶

又称起弦瓶,因瓶体环绕一道道凸弦纹作装饰而得名。宋代定窑、官窑、哥窑、龙泉窑等有烧制。

清雍正窑变釉弦纹瓶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因瓶口似浅洗而得名,流行于宋,以龙泉窑烧制量最大。南北各窑场所烧制的洗口瓶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种:一种为洗口、长颈、扁圆腹、圈足;另一种是洗口、直颈、折肩、筒式腹、浅圈足。

清雍正黄釉弦纹洗口瓶

清乾隆粉定白釉刻饕餮纹洗口瓶

侈口外卷,溜肩,腹部修长形如鸡腿,故名,又被称为鸡腿坛,是辽金时期游牧民族器形之一。鸡腿瓶是契丹人发明的,具有很高收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等。

灰绿釉鸡腿瓶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因形似葫芦而得名。多为陈设用品。“葫芦”音近“福禄”,有书“大吉”二字者,为祈求吉祥福禄之意。宋代南北方均有烧造,元以后景德镇大量烧制,有八方形、上圆下方形、扁腹形、长腹形等,尤以明嘉靖时期为多。

画珐琅大吉葫芦瓶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至明代嘉靖,因皇帝好黄老之道,葫芦瓶尤为盛行并开始出现变形。

清雍正炉钧釉如意耳尊

瓶身还是葫芦,但加了如意形的耳,故名如意耳。

注意这个瓶口比上一个大,所以叫尊。

尊是瓶的一种,古书上说“口足相仿者为尊”“口大者为尊,口小者为瓶”,其实界限很模糊,比如琵琶尊也可以叫琵琶瓶。

尊原为青铜器中的大中型盛酒器,清代时在瓷器中演变为陈设器。有耳琵琶尊的叫法,是耳名加尊字。比如耳做成鹿头,就叫鹿耳尊。

·下面这件琵琶尊耳是如意形的,该叫如意耳尊,可这样就和上一个重名了。区分的办法是把釉色或者画面加进名字里,这个叫洋彩如意耳尊,上一个叫炉钧釉如意耳尊。

清乾隆洋彩江山万代如意耳尊

因口径之小与梅之瘦骨相若而得名。瓶体修长,小口,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圈足,有的附盖。梅瓶为盛酒用具。自宋代开始流行。元代梅瓶除圆形外,尚有八方形。明清时梅瓶器型从瘦长秀丽演变为肥矮丰硕,并由日用瓷渐变为陈设瓷,以景德镇窑制品最佳。 

明嘉靖霁蓝釉梅瓶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辽代的一种瓷器。多作伸颈、敛翼、直立的凤形。花式杯口,凤首张目曲嘴,长颈、宽肩、底足外展。此种器型早流行于西域,曾见于高昌壁画中,唐三彩也有类似的制品。

辽代黄釉凤首壶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盘口直颈,丰肩鼓腹,下承圈足,因形似旧时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其腹部平缓而开阔,适宜绘饰各类人物场景,为康熙朝新创之瓶式。常见的有青花、五彩、洒蓝描金、五彩开光等品种。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棒槌瓶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康熙早期的棒槌瓶,器形偏矮,康熙中期以后的棒槌瓶,器形趋于细长,为了与雍正时期的棒槌瓶相区别,取名“硬棒槌瓶”。

清康熙青花赤壁赋方棒槌瓶

方棒槌瓶—撇口,短颈,平肩微折,身成四筒形,长方腹上部略宽,下部稍窄,器底有方形宽足,凹底施釉。为康熙朝新创器型之一,并为本朝所独有。清光绪及民国时期方棒槌瓶的仿品较为多见,然胎体较厚重,口边较薄且不规整。现代多叫方瓶,有青花器和三彩器。

清雍正粉彩仕女读书软棒槌瓶

软棒槌瓶—与“硬棒槌瓶”相对而言,特指雍正初期烧制的一种器形,造型不及硬棒槌瓶挺拔,口外侈,束颈,溜肩,直筒形腹,腹下略收,足尖圆滑。常见青花,五彩。

海·选·消·息

广大“天粉们”,大家好!

万众一心,抗击疫情!为更好打赢这次“战”疫,《天下寻宝》暂不举行实地海选活动,疫情期间临时开通网上鉴宝。何时海选,如何网上鉴宝,欢迎大家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鄂ICP备20000666号-5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