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是儿童白癜风发作的元凶 http://www.unittown.com/qwlf/m/2011.html
11月28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从现在越来越多的报道来看,有可能存在一个物传人的问题,而不仅是人传人。 钟南山称:现在出现的本土病例,实际上带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传播的途径问题。过去溯源输入病例,谈得比较多的是人传人的问题,现在带出一个新的课题,是物传人的问题。 这个问题现在是作为一个要非常值得注意的科学问题来研究。在青岛的一些冷链外包装里头,分离出过活病毒,那么是不是说分离出活病毒就一定有传染性?这不见得。 这些东西从哪来?它是通过什么途径传给人的,是通过呼吸进去的还是触摸进去的?它要达到多大浓度才会传人?这些都是科学问题,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一方面我们现在还是处于一种间歇期,有效的疫苗出来最少在明年初,这一段时间是一个间歇期,现在的办法是靠防护预防,所以还要坚持。第二个方面,就是要把物传人的途径搞清楚。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称:针对“物传人”的说法,近日,吴尊友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从表象上来看好像是“物传人”,但实际上还是没有离开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叫做“接触传播”。 对于接触传播,以前更多的认识是病人和健康人握手,或者共同触摸了把手。现在,通过冷链也好,包括上海刚刚报告的污染的空的集装箱,都可以通过接触引起传播。航空集装器也好,冷链食品也好,实际上起到一个载体的作用。 在境外时,由于病人在劳动作业时是带病上岗,在作业过程中污染了集装箱,病毒浮在集装箱上面,通过航空运输在低温的情况下到了国内,工作人员接触到污染的集装箱,又因接触造成感染。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称: 防护不可少,消杀要做细。谈及近期上海、天津、内蒙古出现的散发病例,张伯礼表示,目前疫情的发展形势到了一个新阶段,在落实“外防输入”时,不仅要防人,还要防物。在防物方面,一定要将工作做细。对于从事进口冷链食品、进口货物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应该一丝不苟地对待防护工作,接触此类物品时一定要佩戴口罩和手套。若某地出现了散发病例,应根据该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采取积极、严格的防控措施。对于普通群众来说,进口冷链食品可以放心吃,进口包裹也可以放心收取,但切记要做好防护。例如,在购买进口冷链食品时避免用手直接与之接触,要佩戴一次性手套;将食品买回家后及时对其清洗,清洗时也应佩戴口罩和手套;此类食品切勿生吃,一定要做熟后再吃。在接受高风险地区寄来的包裹时,大家也要戴好口罩和手套,并对包裹表面用酒精进行消杀,消杀后让包裹静置一段时间,不要立即打开,或者将包裹放置在通风处一两天后再打开处理。如果可以,最好对包裹里的物品也进行消杀。处理包裹后,还要一并处理佩戴的口罩和手套。冬季仍要保持警惕,春暖花开时疫情将好转。严峻的全球疫情意味着我们无法完全避免零星的散发病例,张伯礼表示,只要全球还有一个国家没有控制住疫情,我们国家就不会得到真正的“太平”。因此,我国在做好防护的同时,还要支援其他国家抗疫,这也是我国一直在做的事。鉴于我国目前的检测手段和能力,群众对防护措施执行的自觉性和严格程度,以及这十个月的抗疫经验,我国只可能出现多点散发疫情,绝不会再现疫情的大规模暴发。进入冬季,天气严寒,今年12月及明年1月仍是较为高危的时段,我们的防控工作更加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高度警惕、高度预防。待明年春暖花开时,相信新冠疫苗也到了可以接种的时候,加之病毒也在变异,疫情整体形势会明显有所缓解。来源: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科普中国 编辑:张宏晴 初审:巴提马·卡尔巴拉 终审:黄新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