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杨晓东 8月1日6时许,天刚蒙蒙亮,沉静了四个月的乌伦古湖热闹起来,开始了今夏的第一次捕捞作业。福海县水产公司的渔业捕捞队在渔船上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7支渔船陆续划入乌伦古湖。 渔民赵有立就是这支捕捞队的“渔老大”,他家世代都是渔民。“第一天出网鱼的种类多、个头大。开湖捕鱼后,除了刮风等天气,我们基本每天要捕捞,直到湖面结冰,这一季下来收成应该特别好。”赵有立高兴地说。 在赵有立的印象里,在禁渔期制度实施之前,渔民大多各干各的,捕的鱼有大有小,市场上各类鱼的价格不统一,渔民收入忽高忽低。近年来,福海县实施湖域渔业捕捞工作交由企业承包管理,渔民摇身一变成了企业员工,捕的鱼交给企业销售,成了有工资的新渔民。据福海县水产公司副总经理陈福海介绍,目前他们公司有3支捕捞队伍共29人,都是几代人从事打渔行业,捕鱼经验丰富,鱼打捞回来后,公司经过分选,按鱼的规格支付相应的捕捞费,之后将鱼分类装入网箱,销往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全疆各地,有些销往北京、成都等内地城市。鱼的产量高、个头大,得益于禁渔政策的实行,每年4月1日~7月31日为乌伦古湖的禁渔期,为恢复河流鱼类资源,渔政部门每年向乌伦古湖投放数百万尾冷水鱼苗,以此恢复野生鱼类种群。福海县水产局局长赵安翔说:“通过多年禁渔制度的执行,如今的乌伦古湖渔业资源得到了有效恢复,鱼的数量、规格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湖区的土著鱼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在开捕后,我们仍然对湖区企业进行严格监管,加大增殖放流力度,设定合理的捕捞量,控制网眼规格,抓大放小,让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乌伦古湖水域面积近10万公顷,丰富的鱼类资源以冷水性和亚冷水性鱼类为主,多年来,渔业成为福海县最具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年,福海县水产品交易总量达吨,其中捕捞产量吨,产值2.53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1.85万元。 编辑:井源 校对:孙金阳王晓慧审核:白卫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