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8/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别馋

暖暖和和喝一碗,财神财神进家门

身穿新衣喜洋洋,带个翡翠过新年

一首《新年新歌谣》,开启美好吉祥中国年

——福海国际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腊八,民间多有腊八粥。《燕京岁时记》记载,古时民间做腊八粥,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元,用则伤味。

  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瓜子花生、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中式君

  腊八日的习俗,一为灌佛,即借此日为佛像洗浴身垢,取佛祖当日于尼连禅河沐浴的旧事。二为腊八粥,为仿效昔年牧女乳糜的新物。

《东京梦华录》有载:"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洒浴,排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旧时腊八,寺庙上承佛祖救苦救难之义,每不吝资财,广施粥米。然而世事艰难,虽勉力周济,也无异杯水车薪。清人李福有《腊八诗》一首,略述其事。当中有句云:

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走,一路吞声泣。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

  腊八名为节日,可我们读到诗中这些饥肠辘辘的穷人,想象他们为了一点米粥或是不顾尊严地苦苦哀求,或是争先恐后地推搡争抢,又如何能有一点过节的欢心。诗人其后发愿:"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就是一派佛心。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腊八粥虽源于佛教,但流入民间,其实已完全改变了原来的意思。进入腊月,农事忙完,年节临近,喝腊八粥便有许多喜兴色彩。在生活工作快节奏、经济比较富足的今天,小孩子也不会馋这几口吃食,我们能做的,应该是把节日背后的文化更好的传承。

腊八其他习俗吃腊八蒜

  华北地区有在腊八这天做腊八蒜的习俗。把剥了皮的蒜瓣放到密封罐子里,往里倒入适量米醋,腊八这天封上,慢慢地蒜瓣就会变绿,然后正好在年三十这天就着饺子吃。

祭祀

  敬神供佛、祭祀祖灵也是腊八节的传统,只不过现在更多是寺院会在这天有祭祀和舍粥。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23个节气—小寒

  今日同样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小寒,它标志着冬季时节的正式开始。对于神州大地而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就要到来了。在这里,小海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在多加衣物的同时,也要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今儿—腊八到,福海—祝福到

如意的红枣伴着快乐的桂圆

幸福的薏米和着美满的花生

甜蜜的冰糖融着安康的莲子

温馨的红豆携着浓浓的一碗粥

福海国际

祝亲们腊八快乐HappyLabaFestival

无论你在哪儿,记得

喝碗腊八粥

更多精彩,请







































中科医院曝光
北京那里有好的白癜风医院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鄂ICP备20000666号-5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