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提起“圆明园”,很多人头脑中会出现一个残破的西洋建筑,它就是“圆明园”的“大水法遗址”。

”曾有“万园之园”之称,它集天下经典建筑于一身,西洋建筑也被包含其中,被世人熟知的“十二生肖兽首”,原本是园中西洋景观中的喷泉建筑的一部分。

圆明园是清朝皇帝的“皇家园林”,肇始于康熙。最初是康熙赐予雍正的花园,被雍正扩建为“皇家园林”,并长期在此生活办公。

后世帝王也纷纷效仿,且不断扩大规模,乾隆时更是合并“长春园”和“绮春园”于其中,耗材费力,汇集能工巧匠,同时亲自参与设计,集天下各种经典景观于其中,还包含西洋建筑。到嘉庆时期,经过进一步扩建,达到全盛,占地余亩。

“圆明园”成为“御园”之后,雍正在位大部分时间都于此办公、生活,雍正最后也驾崩于此。这里俨然成为紫禁城之外的,另一个帝国“政治中心”,这里的风景自然胜紫禁城千万倍。

雍正之后直到咸丰,皇帝理政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圆明园”。这里政治设施完备,处理政务的宫殿、皇帝后宫的“寝宫”一应俱全,最重要的当然是令人心旷神怡、精彩绝伦的园林风景。

作为清朝帝王中附庸风雅的高手,乾隆皇帝可以说费尽心思参与其中的设计,。而且他多次巡游各地,眼界自然开阔。另外帝国丰盈的国库,让他可以大展拳脚,来实现心中的各种奇思构想。

平湖秋月(圆明园四十景图之一)

效仿“西湖十景”,“圆明园”有“四十景”,这四十景里模仿了“西湖十景”里的一些景观,名字也按原样,像“平湖秋月”、“两峰插云”、“曲院荷风”、“南屏晚钟”、“雷峰夕照”等。

四十景图局部

在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有《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原版,是乾隆时的宫廷画师沈源和唐岱奉旨依实景所绘,乾隆亲自为每个景色题诗,并由汪由敦代为书写。从中可以一览当时的“圆明园”如画的美景。这幅图在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被法国人掠走。

当然“圆明园”不断扩建,它的景色也不止四十处。

海晏堂,圆明园西洋景观之一

在这座“万园之园”之中,有山有水,有聚天下精华的园林景致。同时还有民族特色建筑在里面,如蒙古包。此外还招揽西方传教士,参与设计西洋景观。

坐石临流

乾隆是个喜欢舞文弄墨的皇帝,园中自然少不了各种依托文人名士典故的景观,比如“坐石临流”一景,便是追念东晋时上巳节王羲之等人的“兰亭集会”所建,同时竖有历代临摹《兰亭序》的名帖石碑。

文源阁图样

书房、藏书楼更是不可或缺,藏书楼文源阁中还收藏一套《四库全书》。

北远山村的田园风光

“圆明园”内还建有戏园、模仿民间的“买卖街”,甚至还有田园农庄。可谓有雅有俗。

蓬岛瑶台

清朝皇室信仰佛教,园中自然少不了庙宇佛殿,以及各种材质的佛像、佛塔。自古帝王都有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在“福海”之上建有依据蓬莱仙山的传说的“蓬岛瑶台”,以臆想神仙仙境。

可以说,皇帝将自己所能想到的所有东西,都在自己的这个“家园”中实现。同时这里还收藏着各种来自中外各地精品器物,堪称“皇家博物馆”。

俗语说“有国才有家”,无论是草芥平民,还是至尊帝王,概莫能外。当英法联军兵临城下之时,“国将不国”,咸丰皇帝不思“保家卫国”,却仓皇西逃,他的这个“家”自然难逃厄运。

年,英法联军在“圆明园”中大肆抢劫破坏,大量精美藏品被掠送到海外,至今或被陈列于异域博物馆,或散落异国民间。

年,“圆明园”经历英法联军的摧残焚烧,还剩下少量建筑和一些残垣断壁,清廷也一直在维护之中。只是帝国没落,战事不断,清廷早已无力照顾这个“残园”。后又经历八国联军,以及清帝退位之后,各方军阀对其中剩余建筑石材的肆意挪用等等破坏行为,“圆明园”已破败不堪。

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了对“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工作,同时做一些修复工作,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对外开放。“圆明园”又开始焕发生机,但是我们来到这里,在看风景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那“耻辱的过去”。

北京是一座古城,有很多历史等着我们去了解,北京出版社策划了一套关于北京历史的丛书《京华通览》,它又包含四个系列。“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是其中的一个系列。而《圆明园》自然就在这个系列之中。

“圆明园”随着清朝历史的盛衰而兴败,了解它的兴败,也可以侧面了解那一段盛极而衰的历史。当然,不是为了纪念它的辉煌,而是要时刻铭记民族曾经的“耻辱”。

京华通览·圆明园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45购买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鄂ICP备20000666号-5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