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夏侯凤超 南美战略,擘画蓝图,由“控”变“美”,平方公里大地上开启新篇章。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济南市南部山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不动摇,一茬接着一茬干,生态底蕴日益厚重,民生福祉更具温度,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新思路描绘新蓝图 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南部山区管委会按照“”的工作思路,即以建设“大美南山”为总目标,紧抓“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两条主线,打造“文化、生态、康养”三个南山,实现“产业项目、乡村振兴、城镇建设和民生改善”四个突破,全面加强“从严治党、基层党建、能力建设、督查考核、安全稳定”五项保障,同时间赛跑,以实干开路,靠攻坚闯关,推进“南美”各项工作走深走实、落地见效。 南部山区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推动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强化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强堡垒的重要抓手,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抓制度严规矩,进一步健全完善管委会工作规范,强化马上办、拼命干、争一流意识,形成决策科学规范化、执行落实快速化、调度督查精准化,真正做到人人有责担责尽责。抓干部增活力,坚持实干、实绩用人导向,加强干部教育培训,让干部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动真碰硬追责问效,严格落实奖惩办法,倒逼全区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 “南部山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及全市‘南美’战略上走在前、作示范、答高分,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贡献南山力量。”南部山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平表示。 新作为展现新担当 持续推动生态环境治理 今年,家住南部山区西营街道黑峪村的刘勇发现,自己散步休闲有了新的去处。油松、五角枫,樱花、黄栌,红叶石楠、小龙柏……在各种植物的点缀下,刘勇期盼着,明年春天公园能散发出勃勃生机。 以生态保育为前提,黑峪村郊野公园促进自然生态修复和环境优化,在提升乡村颜值的同时,增强辖区群众生活幸福感。今年以来,南部山区坚决扛起守护绿水青山政治责任,实施10处名泉泉水景观提升工程,泉池周边环境不断提升。建成黑峪郊野公园,完成荒山造林绿化2.2万亩,建设绿道5公里,新建防火玻璃钢蓄水池11个、护林房个,森林防火能力进一步提升。南部山区被评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区,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生态支撑力显著增强。 南部山区坚持生态优先不动摇,以系统思维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修复,在“十四五”期间,谋划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治理项目,筑牢泉城水塔,打造城市绿肺。围绕涵养水、留住水、用好水,策划实施锦阳川河道整治提升工程,建设锦阳、锦绣、锦云“三川”和玉符河生态廊道。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构建生态功能完善、季相变化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加快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康养度假于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化运作适时启动仲宫或柳埠片区改造,建设文旅综合体,以重大项目“引爆”绿色发展。 新动力赋能新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生活有滋有味得很!”在泥淤泉西村租上一间小院,83岁的张福海终于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位于南部山区柳埠街道的泥淤泉西村,“民宿”已经成为村民“字典”里标红的词汇。从省级贫困村变身为济南最大的民宿村,泥淤泉西村用了4年。现在村内现有长租民宿24户,短租民宿2户,共计床位张,一跃成为济南最大的民宿村。 民宿,这是南部山区近年来的新名片。随着南部山区民宿产业的发展,村民更多的打工机会相继而至,创业创新的理念在此迸发,生态保护意识逐渐提升。今年以来,乡村民宿蓬勃兴起,拥有泥淤泉、柏树崖等中、高端民宿38家,民宿特色村5个,打卡南部山区民宿成为新时尚。 民宿产业,成为“两山”理论变为现实的一个重要缩影。今年以来,南部山区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征地拆迁,仅用10天时间拆迁户、约22万平米,圆满完成省道线旅游公路建设征迁任务。以重大项目引领绿色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融创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大单。出让经营性用地.25亩,实现经营性用地出让破冰。 此外,南部山区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中草药、猕猴桃、生姜等特色种植面积达到近亩。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稳步推进,初步完成年度南部山区及5个街道GEP核算。南部山区成功入选全省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新举措创新新生活 百姓过上好日子 今年8月,西营街道大南营村的徐记猕猴桃观光采摘园内,猕猴桃硕果累累。一根根枝条缠绕在支架上,散发着沁人香味的猕猴桃缀满枝头,果实大、口感好,饱满多汁、极具诱惑,让慕名前来采摘的市民王女士赞叹不已,“第一次来采摘猕猴桃,在门口尝了一个熟透的,太甜了!” 徐记猕猴桃观光采摘园是西营街道经济作物种植的成功典例之一,在西营街道和大南营村委的协调下,观光采摘园流转土地25亩,年开始种植猕猴桃,经过四年的精心管护和科学培育,今年顺利喜获丰收,为南部山区农业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今年以来,南部山区以倾心之力打造温暖民生,猕猴桃就是其中一个缩影。南部山区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典型示范、市场运作,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适度扩大中草药、猕猴桃等特色种植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和农旅融合发展。 “在家门口就能找这么好的大夫治病,太好了!”7月30日上午,医院医院医联体合作签约仪式在南部山区管委会举行。双方将结成长期帮扶支援关系,共同推动南部山区医疗卫生发展后发赶超、提档进位,更好地满足南山近30万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解决教育、医疗、养老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和内涵提升,构建完善的农村幸福院和街道养老院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特别是做深做实医院的医联体建设,让群众看好病少花钱少跑路。大力扶持农村电商发展,做强做优“源味南山”农产品品牌,助力乡村振兴。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化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打造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生活幸福新农村。 着力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和民生保障水平。拆违控违保持高压态势,拆除各类违建处、7.8万余平方米。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集中供水、路网提升、污水处理、垃圾处置等一批“补短板”工程建成投用,个村庄实施了生活污水治理,个村历史性实现集中供水,惠及农村群众16万人。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形成了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紧密衔接的全链条体系。成立南山医疗集团,医院完成医联体建设,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群众满意度全面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