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荔之城 / 拱辰街道 距离莆田市区仅5公里,还藏着一座古朴的历史名村! 图文:荔城区融媒体中心 “近几年,“古村游”逐渐火热起来,习惯了现代城市生活的人们,很乐意到一些古村落,近距离接触古色古香的村子,感受处处充满着的古韵,仿若行走在历史的画卷中。莆田古村落很多,各有千秋,大都可以亲身感受一下。如果你嫌远,可以到这个不被看成乡下、隐居在城市一角的东阳村,逛一逛。 -古韵醇风,追梦东阳- 东阳村,图:黄智三莆田有一句方言叫:“田尾不算城里,东阳不算乡下”。东阳村,坐落在荔城区拱辰街道,距离市区仅5公里左右的距离。它离城市很近,周围正一点点被高楼大厦占领;它又离城市很远,没有喧嚣躁动,没有车水马龙。东阳村被一条名为“淇水”的河流环绕整个东阳村被淇水三面环绕,淇水川流不息,像一位慈祥的老母亲,哺育着东阳的世世代代。数百年的时光缝隙中,明代的一座座古建筑,清代老街的青砖石,老台门的岁月留痕,一个个诸如“科甲联芳”、“三世五进士”等悠久的历史故事,让人着迷。气势宏伟的御史第,图:蔡昊俯瞰而下,东阳村的古厝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庭院深邃的建筑风格,透露出一种古朴沧桑之美!-遇见东阳,文化寻根- 瑞庆祠从明初建村至今,东阳村已有多年历史。明建文二年(公元年),理学名臣陈道潜以一篇锦绣文章,为东阳村开启了繁花似锦的文化记忆,也开创了“科甲联芳”的大好局面。德基祠明代的陈道潜、陈岳、陈文滔、陈云衢[qú]、陈志、陈应元;清代的陈汝亨、陈汝梅、陈云章、陈池养。四百年间,一个小小的村庄,一个家族诞生了11名进士、21名举人、11名贡生,成为莆阳著名的“进士村”。在陈氏宗祠的大厅内,一块红色的大牌匾上书“祖孙父子兄弟叔侄进士“,这就是著名的“三世五进士”。陈志是明嘉靖三十二年(年)癸丑科进士,其父陈叙是嘉靖十七年(年)进士,其叔陈云衢是嘉靖十四年(年)进士,其曾祖陈道潜是建文二年(年)进士,陈道潜孙陈岳于成化二年(年)进士。御史第和德基祠中间的小巷里古时,每一个高中进士的子民,都会回到东阳境内建起了自己的府第,整个村非富即贵。东阳人的元宵,有个特别的习俗,祠堂的贡桌上会庄重地供奉纸质的“官帽”。“官帽”由每家每户出资购买,寓意着家人能升官发财,步步高升。东阳境内古建筑群有大宗祠、瑞庆祠、德基祠、庆源祠(三房祠)、庆星祠(池头祠)、御史第、鲁斋居舍、司马第等。历史上,村里还曾建造了九宫十八祠,悬山顶配红砖红瓦,都是典型的莆田本土建筑特色。如今,虽然保留着完整的明清时期建筑,这在全省也是少有的;但是,经数百年风雨侵袭,原先的古建筑群,仅存15处了,不禁令人扼腕叹息!-彳亍其间,不负东阳-淇水之上,分别修建了东阳桥、仙桥和梧塘桥等几座石桥,河岸边有着临潮宫、福海宫两座古老的宫庙。沿着淇水彳亍,一面是古老的村庄,一面是百亩良田,越往里走,越能感受到东阳所蕴藏的历史文化气息。荔林水乡,白墙红瓦,石板小路。漫步在东阳村中,斑驳古巷流淌着时光的痕迹,狭长的胡同里藏着代代居民的欢声笑语。推门进入古朴的院子,一方天井,阳光射下来,星光洒下来,雨水也从这里落下来,天人于此对话。老房子的大奇妙就在这里,是现代建筑中的阳台所无法比拟的。通礼祠,又称陈氏宗祠境内随处可见的砖雕、木雕、石雕,每一处都刻精美,含义丰富,体现着耕读世家、忠孝礼仪等传统文化元素。高大的石鼓,青砖雕花,木雕精致,每一处细节都让人惊叹不已,历经风雨侵蚀,依然气势雄伟。一个小院,就是一方净土。岁月静好的院落,青苔漫漫,红砖白墙围绕将世俗烦恼都关到了门外,总能在小小的事物中,窥见生活的气息。或许四百年前,清澈的月光笼罩着延兴里(明清时期,东阳隶属延兴里),东阳的才子们就在院落里,对酒落花前,探讨理学......-保护东阳,延续文脉-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曾经散落着很多像东阳村一样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 举目国内,现在有一些地方,稍微有点历史,就大力进行复古之风改造。把年代久远的古建筑拆掉,大规模兴建仿古建筑,看似雄伟壮观,却失去了古韵和内涵。 东阳小学,东阳人很重视教育 东阳村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古建筑的本来面貌,可谓原汁原味。现在的古村落越来越少了,也更加珍贵了,增强保护意识,进行抢救性修复,是重中之重。 随着人们对传统村落认识的不断提升,或许凋敝破败,但承载厚重历史的东阳村,会焕发新生,留住“美丽乡愁”,更传承文化基因,延续莆阳文脉。 -END- 推荐自驾:导航荔城区东阳村(往白塘湖方向)游览线路:东阳村村部—临潮宫—淇阳书院—司马第—鲁斋居舍—福海宫—瑞庆祠—德基祠—御史第—三房祠—通礼祠(陈氏宗祠)—保艾堂—庆源祠—淇源精舍。喜欢美食的市民,千万不要错过美味的“东阳饼”!更多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