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既是民生大事,又是生态文明建设要事。宝安作为一个辖区总面积达平方公里、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万人的大城区,垃圾分类做好与否,已成为事关宝安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 早在去年9月19日,宝安就与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签订了《共建生活垃圾分类先行示范区协议》,加快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全区覆盖。截至今年8月上旬,宝安日均清运处理垃圾约吨(不含再生资源回收量),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全市率先建成首个垃圾分类先行示范社区,全区垃圾分类分流量超过吨/日,回收再生资源吨/日,资源回收利用率已达到34.5%,居全市前列。 1引导形成全民参与态势垃圾分类需要人人参与,宣传引导尤为重要。 结合《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实施,宝安已组织开展10余场垃圾分类专业培训,建立了“四张图”垃圾分类逻辑体系,制定了住宅、公共机构、公共场所3大类和城中村、农贸市场、公园等13种场所垃圾投放指引,精准指导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宝安在“垃圾分类第一课”基础上组建了垃圾分类“蒲公英”志愿讲师队伍,每个街道建立一所垃圾分类志愿服务U站,今年先后在各社区举办场次垃圾分类微课堂,累计培训6多人次,开展垃圾分类“宝安第一课”线下培训18场,培训1多人次,线上培训累计超过58万人次。 在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浪潮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积极发挥了先锋示范作用,个机关事业单位已全部完成楼层设桶、实行垃圾集中分类投放,公职人员知晓率、参与率和分类准确率均获得明显提升。目前,全区已完成所有公共场所和个住宅小区、城中村的换桶、撤桶工作。 在推行环卫一体化的过程中,城中村和公共区域的垃圾分类均被纳入了项目服务范围。今年上半年,宝安相继完成了环卫一体化一期(沙井、新桥街道)和二期(新安、福永、福海街道)项目的招标工作,由环卫一体化企业履行垃圾分类投放管理人职责,为实现各类场所垃圾分类全覆盖提供了组织保障和资金投入。 疫情发生后,宝安个住宅小区在4月初迅速全面恢复了定时定点现场督导工作,并建立了分类督导信息化监管系统,每日上岗督导员超过名,覆盖率达95%以上。截至8月上旬,全区先后开展余场督导员培训、34.19万户次上门宣传和场次社区互动。 上合社区居民参与游戏互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打通全链条提升垃圾运输回收处理效率按照“垃圾物流”思维,宝安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全面纳入智慧环卫监管平台,通过 |